2024 ASCO | 叶定伟教授:生存与生活并进,CHART研究PROs结局荣登国际舞台
2024-06-05

1200_320.jpg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被誉为肿瘤学界的“奥斯卡”,汇聚了国际一流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共同分享和探讨肿瘤领域最前沿的诊疗和研究进展。CHART研究首次亮相2022 ASCO年会便受到了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其研究进展与事后分析更是频繁登上国际舞台,持续引发热议。


今年,关于CHART研究中患者报告结局(PROs)的报道再次入选2024 ASCO年会,引发新一轮关注。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CHART研究的Leading PI——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为我们解读相应研究结果,并分享关于瑞维鲁胺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的看法与期许。


 1.png




研究解读


Abs5048:瑞维鲁胺对比比卡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治疗高瘤负荷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PROs:CHART研究数据分析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泌尿男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和第7位2,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安全。


瑞维鲁胺是一种新型口服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竞争性抑制雄激素与AR结合,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和进展。其III期注册研究CHART研究结果显示,与比卡鲁胺联合ADT相比,瑞维鲁胺联合ADT可显著改善mHSP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3,4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核心理念并被不断践行,患者在医疗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显。PROs是指任何来自患者直接报告且不被他人修改或解读的对自身疾病和相应治疗感受的评估结局,作为临床结局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评价药物治疗获益与风险的核心依据。PROs可以直观反映患者的症状、体验和生活质量,让临床医师全面把握药物疗效以及患者状态,对患者做出更全面的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5,6。本研究报告了来自CHART研究的PROs。


 研究方法


研究在首次给药前7天、第2-12个周期每个周期(28天)的第1天、第13-36个周期每2个周期1次、之后每4个周期1次、末次给药后第30天,通过简明疼痛量表简版(BPI-SF)和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P)评估并收集PROs。PROs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2月2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9.3个月(IQR 21.0-33.3个月)。


 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分具有可比性。在疼痛评分方面,结果显示,瑞维鲁胺组至平均疼痛进展时间的第25百分位数为25.8个月(95%CI 14.8-31.4个月),而比卡鲁胺组则为11.7个月(95%CI 8.7-22.1个月;HR 0.79,95%CI 0.58-1.08,p=0.133)。与比卡鲁胺组相比,瑞维鲁胺组患者至疼痛进展干预时间更长(第25百分位数,20.2个月[95%CI 12.9-31.3个月] vs 10.2个月[95%CI 7.4-11.1个月];HR 0.70[95%CI 0.52-0.93],p=0.015)。


图1.png 

图1 两组患者至平均疼痛进展时间(左)和至疼痛进展干预时间(右)


在功能状态评分方面,与比卡鲁胺组相比,瑞维鲁胺组患者至FACT-P总评分恶化时间更长(第25百分位数,12.8个月[95%CI 7.4-20.3个月] vs 6.0个月[95%CI 4.6-9.2个月];HR 0.66[95%CI 0.50-0.86];p=0.002,见图2);同时,FACT-P量表所有子量表评分均显示瑞维鲁胺组患者功能状态恶化显著延缓。


图2.png

图2 两组患者至功能状态恶化时间


表1 FACT-P总评分和子量表评分评估的至功能状态恶化时间表

表1.png


➤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与比卡鲁胺联合ADT相比,瑞维鲁胺联合ADT在延缓高瘤负荷mHSPC患者疼痛进展以及功能状态恶化方面表现更优。

 

CHART研究数据回顾


2022 ASCO年会,CHART研究首次公布数据,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影响因子:51.1)。CHART研究3,4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III期临床试验,纳入90.4%中国患者,旨在比较瑞维鲁胺联合ADT对比比卡鲁胺联合ADT在高瘤负荷mHSP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与比卡鲁胺相比,瑞维鲁胺显著延长患者中位rPFS,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4%(HR=0.46,95% CI 0.36-0.60)4


● 与比卡鲁胺相比,瑞维鲁胺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2%(HR=0.58,95% CI 0.44-0.77)4


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CHART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动力学事后分析7,评估了瑞维鲁胺治疗后,高瘤负荷mHSPC患者的PSA动力学指标以及PSA下降深度与生存获益之间的相关性(随访29.3个月):


● 与比卡鲁胺相比,瑞维鲁胺组患者PSA下降更深(中位PSA最低值:0.02 ng/ml vs 0.68 ng/ml),实现PSA深度下降(≤0.2 ng/ml)的患者比例更高(68.7% vs 33.5%),中位至PSA90(PSA水平较基线降低≥90%)时间缩短近半(29天 vs 54天)7


● 与比卡鲁胺相比,无论患者在6个月时PSA是否达到深度下降,瑞维鲁胺均可延长rPFS。同时,接受瑞维鲁胺治疗6个月实现PSA深度下降的患者相较于未实现PSA深度下降的患者,rPFS(HR 0.359,95% CI 0.238-0.543)和OS(HR 0.339,95% CI 0.212-0.540)获益均更为显著7


专家评述


二代AR拮抗剂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延长患者OS,已成为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mHSPC标准治疗方案。然而,此前二代AR拮抗剂均为进口药物,既往相关研究也大多基于西方人群开展,东西方人群的差异使得中国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治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CHART研究中使用瑞维鲁胺与临床广泛应用的比卡鲁胺进行对比,同时入组人群均为高瘤负荷mHSPC患者,中国人群占比90%以上,患者体力评分、Gleason评分更差,内脏及骨转移更多,更贴近中国mHSPC诊疗现状。在严格的对比条件下,瑞维鲁胺显著延长了高瘤负荷mHSPC患者的OS和rPFS,并为患者带来了更强效、更迅速的PSA下降。而在安全性方面,瑞维鲁胺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严重程度与比卡鲁胺组相似,并且瑞维鲁胺优化了分子结构,在具有高AR抑制活性的同时,降低了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了神经系统安全性。非头对头比较显示,瑞维鲁胺包括乏力、皮疹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二代AR拮抗剂更低,无任意级别的癫痫发生,总体安全性良好。在生活质量方面,本次2024 ASCO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数据表明,与比卡鲁胺相比,瑞维鲁胺在延缓高瘤负荷mHSPC患者疼痛进展以及功能状态评分恶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也为临床医师和患者使用瑞维鲁胺提供了更充足的证据支撑和信心。


总体而言,CHART研究证实了瑞维鲁胺在mHSP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对中国mHSPC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瑞维鲁胺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期待未来瑞维鲁胺深耕前列腺癌领域,探索在疾病早期阶段以及不同联合方案下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助力中国泌尿肿瘤治疗迈向新阶段。


结语


基于CHART研究的成果,瑞维鲁胺已于2022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于2023年1月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提高了用药可及性,为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相信未来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瑞维鲁胺将惠及更多中国前列腺癌患者。

 

专家简介


叶定伟教师.png

叶定伟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CPCC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UCOG)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肿瘤杂志》副总编辑

NCCN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亚洲诊治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晚期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亚太前列腺学会(APPS)前任主席

亚太冷冻外科学会副会长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