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星访谈 | 前沿洞察,佟红艳教授谈MDS患者骨髓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4-06-30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2024年6月13日-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医脉通团队在EHA会议现场采访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佟红艳教授,为我们分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伴骨髓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医脉通:MDS患者骨髓纤维化(MF)的发生率约为10%-50%,既往报道常显示,MF与MDS患者预后不良。您和团队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摘要号:P793)并入选了2024 EHA会议,该研究结果如何?


佟红艳教授:在相当一部分MDS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MF)。根据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的MDS分类,MDS伴骨髓纤维化(MDS-f)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亚型,但仅限于骨髓原始细胞≥5%或外周血原始细胞≥2%的患者。


在我们所开展的研究中,纳入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在本院新诊断的符合2016年WHO诊断标准的420例年龄≥18岁的MDS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约有4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其中2-3级骨髓纤维化的患者约占三分之一。研究还发现,MDS-f患者预后较差,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73个月。然而,在骨髓原始细胞<5%或外周血原始细胞<2%的MDS-LB和MDS-h两种亚型中,骨髓纤维化对OS和PFS无显著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伴有骨髓纤维化的患者其乳酸脱氢酶(LDH)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


今年的EHA年会上,有三项研究探讨了MDS的免疫紊乱机制。在MDS-f患者中,固有免疫异常和慢性炎症可能会对这一机制产生影响,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内,肖志坚教授团队和常春康教授团队也分别报道了MDS-f的临床特征。因此,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一类型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破解MDS-f患者的治疗难题至关重要。常规的去甲基化药物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而在HMA加X的临床试验中,MDS-f患者常被排除在外。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新的治疗策略。目前,一些新进展如JAK抑制剂在MDS的应用显示出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索。


医脉通:近年来,中国临床研究异军突起,在世界血液学舞台上发出了越来越响亮的声音。作为中国代表,您对于本次参加EHA会议有何感受和体会?


佟红艳教授:我们中国的血液领域专家、医生以及学者在今年的EHA会议的参与度非常高,尤其是在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方面,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响亮,这令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中心在今年的EHA会议上展示了多项研究成果,并且目前正在进行一些具有引领性意义的临床试验。我们希望这些工作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接受,这不仅是我们中心的目标,更是所有中国学者共同的愿望。


佟红艳_副本.png

佟红艳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执行主任、淋巴瘤中心主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MPN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及MDS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MDS/MPN学组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试验与伦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重点项目、省杰青项目等7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JCI,HAEMATOLOGICA,Cancer Sci, SCI REP, J Translational Med等SCI论文6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