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教授谈肺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现状与挑战 | 2024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2024-06-28

支持与姑息治疗已经成为肿瘤规范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交流国内外临床肿瘤支持与姑息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推动我国支持与姑息治疗学科的健康迅速发展,第七届CSCO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届CACA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于2024年6月20-22日在合肥召开。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分享肺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现状及进展。


微信图片_20240628173242.png



医脉通:免疫治疗的引入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获益,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如何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优化其管理已成为医学界日益关注的问题。请您谈谈目前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您认为在管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张力教授:众所周知,免疫治疗在肺癌及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多种肿瘤的标准治疗之一。然而,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也确实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不少困扰。在预防和管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指南的遵守至关重要。无论是国际指南还是中国指南,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都有明确的推荐意见。总体而言,这些推荐的核心在于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尤其是在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时,激素治疗是关键。指南建议激素的使用应遵循早期介入、长期维持并逐渐减量的原则。


其次,在严格遵循指南的同时,还需注意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例如对患者的宣教。许多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在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期间出现,换言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会在免疫治疗后延迟出现。如果患者不了解相关症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才就医,将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


此外,典型病例的分享也很重要。由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如何确保每位临床医生在遇到未曾见过的不良反应时,也能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处理,我们为此专门整理编辑了一本典型病例管理的书籍,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后,多学科的综合处理也不可忽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几乎可以影响所有器官,不同器官的处理方法各有差异。因此,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医脉通:当前,有多项研究探索了不同给药剂量和不同给药周期的免疫治疗策略,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您丰富的临床经验,您能否分享一些有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优化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新策略?


张力教授: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由于各类肿瘤在免疫治疗方案上与传统标准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免疫治疗在联合使用时的具体方案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方案是每四周一次,有的是每三周一次,还有的可能是每两周一次。正如前面所言,在预防和管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时,我们主要依照指南的推荐。


对于1-2级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通常通过减量或者延长用药间隔得到解决。对于3-4级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往往需要使用类固醇激素,并且只有在症状恢复到1-2级以下时才考虑重新使用免疫治疗药物。此外,内分泌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特殊情况。这类不良反应通常选择替代治疗。例如,针对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只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即可解决问题。


医脉通:在您看来,目前在应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张力教授:首先,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疗效是否相关?现有数据表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疗效密切相关。换言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通常出现在某些治疗有效的病例中,这也给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了挑战。目前,我们仍在努力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如何预测哪些病人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近年来,已有一些生物标记物被发现可用于预测这些反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此外,我们还面临一些特殊人群的治疗问题。例如,当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否可以在恢复后再次接受免疫治疗?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是否可以在缓解一段时间后进行免疫再挑战?高龄患者是否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他们是否可以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肝炎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又该如何处理?目前,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治疗,我们仍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我们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更多研究,以取得更为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