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以JAK-STAT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为发病机制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
2024年6月13日-16日,备受瞩目的国际性盛会——第29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将在西班牙马德里隆重举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团队发表了两项评估吉卡昔替尼在MF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于世界舞台中心展现国研创新力量!基于此,
贫血限制MF持续治疗,国研JAK抑制剂带来希望的曙光
MF的主要特征为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导致髓外造血、非典型巨核细胞增生和无效红细胞生成,因此贫血是MF的标志性症状之一;研究显示,MF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确诊超过1年的患者贫血比例高达64%,其中45%需要长期输注红细胞来改善贫血症状2。近年来,JAK抑制剂的出现有效减轻了MF患者的症状负担,但患者的贫血仍无法改善,治疗过程中,部分基线无贫血症状的患者有61%会发生基线后贫血,而基线贫血的患者中有69%会发生贫血恶化,往往被迫调整剂量和中断治疗3。MF患者的贫血与生活质量下降和总生存期减少密切相关,临床亟需更安全有效的新药打破治疗困局2。
吉卡昔替尼是靶向JAK和激活素A受体(ACVR1)的国产新型抑制剂,可克服JAK抑制剂对贫血的影响,通过抑制ACVR1活性改善铁代谢失衡,增加
“中国方案”吉卡昔替尼一线治疗MF高效安全,改善患者贫血
一项大型3期研究ZGJAK016纳入105例MF患者分别接受吉卡昔替尼(n=71)和
最终分析人群数据显示,吉卡昔替尼组第24周SVR35率和最佳脾脏缓解率均显著高于羟基脲组,分别为64.8% vs 26.5%(p=0.0002),81.7% vs 32.4%(p<0.0001);同时第24周TSS50率也更高(62.0% vs 50.0%)。期中分析人群数据显示,治疗第48周时,吉卡昔替尼组患者SVR35率达66.0%,TSS50率为59.6%。
最终分析人群数据显示,基线存在输血依赖(TD)的患者中,吉卡昔替尼组有1例(1/6)摆脱输血依赖,羟基脲组3例都未摆脱输血依赖;基线HGB≤100g/L的非TD患者中,吉卡昔替尼组HGB升高≥20g/L的患者比例远高于羟基脲组(31.0% vs15.0%)。期中分析人群数据显示,治疗第48周时,吉卡昔替尼组基线HGB≤100g/L的非TD患者HGB升高>20g/L的患者比例达46.4%。
研究结果证实,吉卡昔替尼治疗MF患者可实现脾脏、症状和贫血的多重持久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贫血MF患者的一线治疗新选择。
吉卡昔替尼治疗MF实现贫血改善、脾脏缩小和症状负担减轻多重获益
一项汇总性事后分析评估了3个研究中共118例伴贫血的MF患者接受吉卡昔替尼治疗的效果,并对治疗缓解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纳入的患者中47例为JAK抑制剂初治,71例既往接受过
研究证实,吉卡昔替尼可有效改善MF患者的贫血、缩小脾脏并减轻症状负担:患者第24周的SVR35率、SVR25率和TSS50率分别为41.5%、50.8%和50.8%;其中JAK抑制剂初治组分别为48.9%、55.3%和57.4%,芦可替尼经治组分别为36.6%、47.9%和46.5%。在89例基线TD或基线非TD且HGB≤100 g/L的患者,吉卡昔替尼治疗第24周内的贫血缓解(HGB升高≥20g/L)比例达38.2%,并且JAK抑制剂初治组和芦可替尼经治组的贫血改善效果相当。
回归性分析显示,在总体JAKi初治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是SVR25的有利因素;在总体芦可替尼经治患者中,患病时间短和JAK2 V617F突变均是SVR35和SVR25的有利因素。
基于吉卡昔替尼在MF患者治疗中的多重获益和持久疗效,最新发布的《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4)》也对该药物的推荐级别作出及时更新8:对于中危/低危有明显症状/显著
金洁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浙一医院血液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疾病转化医学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副主任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促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浙江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张仪 博士
博士,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美国City of Hope国家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分别在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Blood Cancer Journal,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
以第一作者获EHA、ASH等国际会议口服报告多次,获ASH Abstract Achievement Award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