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路共话MZL】邱录贵教授、易树华教授:MZL规范诊疗之诊断那些事
2024-05-31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边缘区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MZL)是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NHL的10%1,其发病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2。MZL包括3种类型,分别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MZL、结内MZL和脾MZL。其中MALT型结外MZL占比最高,而原发胃的MZL最为常见1。鉴于MZL缺乏诊断性生物标志物2,以及病理诊断需要排他诊断的现状下3,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医脉通诚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和易树华教授从MZL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展开解读。


MZL概述: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


MZL是起源于边缘区的B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按照原发部位的不同,分为3种亚型。据报道,美国MZL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9.6例/100万人年;其中9%为脾MZL,30%为结内MZL,61%为结外MZL4。MZL病理学形态上常表现为小的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3,而不同亚型的好发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


MALT结外MZL:胃肠道是该亚型最常见的原发部位。胃原发MALT淋巴瘤的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返酸、腹痛和体重减轻等,B症状不常见,胃镜下可表现为胃黏膜红斑、糜烂和溃疡等。非胃原发MALT淋巴瘤呈现惰性进程,预后与胃原发MALT淋巴瘤近似。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唾液腺、肺、头颈部、眼附属器、皮肤、甲状腺和乳腺等。


结内MZL:主要累及淋巴结,偶可累及骨髓和外周血。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多发淋巴结肿大。


脾MZL:常累及脾、脾门淋巴结,也常累及骨髓、外周血和肝脏。主要表现为脾大,可伴有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贫血,外周血中可见毛细胞3


见微知著:MZL诊断相关检查


MZL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等。对原发胃的MALT型结外MZL,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超声和内镜等。最新版CSCO指南中I级推荐全身增强CT和内镜(原发胃MALT淋巴瘤)1。其病理诊断需进行组织形态检查、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MZL典型免疫表型是CD5-、CD10-、CD20+、CD21-+、CD23-+、CD43-+、cyclin D1-和MNDA-+,伴有显著浆细胞性分化的病例有κ/λ限制性表达1


剖幽析微:MZL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MZL的诊断以病理学为金标准,病理学诊断应在有经验的病理实验室进行,标准参照2022版的WHO淋巴肿瘤分类,所有病理标本应常规进行IHC的检测,如条件允许也应进行流式细胞的检测。部分MALT淋巴瘤可出现t(11;18),预示疾病晚期和抗Hp疗效欠佳,可通过PCR或FISH的方法进行检测1。脾脏MZL的确诊依赖于脾组织学检查,但脾切除术并不常用于治疗,因此需要使用血液和骨髓结果来间接确立脾肿大患者脾MZL的诊断。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经过广泛的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结果),也无法根据骨髓组织学特征确诊脾MZL2


MZL的病理诊断更多的是一种排除法,免疫标志物无特异性3,易与其他惰性B细胞淋巴瘤混淆2,需在排除其他类型的小B细胞淋巴瘤后方可诊断,故而MZL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只有经过详细的病理检查并综合临床、形态学、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方能确诊MZL(图1)2,其鉴别诊断主要取决于IHC结果5。对于脾MZL,可检测-7q+、3q等染色体异常或NOTCH2、KLF2等基因突变。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MYD88突变和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鉴别,以及检测BRAF突变与毛细胞白血病进行鉴别1


640.jpeg

图1 MZL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分期施治:MZL的治疗指征


MZL的治疗策略应参考原发部位和疾病分期。目前淋巴瘤标准的分期系统是Lugano分期,但对于MZL通常适用于非胃或结内MZL。胃肠MZL通常采用Ann Arbor分期系统的Lugano改良版或胃肠淋巴瘤的TNM分期(巴黎分期),而脾MZL通常为脾单发,通过脾切除进行诊断和分期1


抗Hp治疗是早期胃MALT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原发胃以外部位的Ⅰ/Ⅱ期结外MZL和结内MZL,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部分不适合的患者可以考虑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对于脾MZL,脾切除术既是诊断也是治疗手段,对于未经脾切除术的MZL患者,如果HCV阳性,可以考虑行抗HCV治疗。对于Ⅲ/Ⅳ期或者经局部放疗失败的MZL,如果没有B症状、出血、血细胞减少、大包块或肿瘤快速进展等情况,可以参照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给予等待观察。如果有上述情况,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或chemofree方案是常用的治疗模式,但目前缺乏最佳的治疗方案1


“靶”握先机:无化疗方案引领MZL治疗新方向


随着新药的研发,BTK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为MZ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一项评估奥布替尼治疗经治MZL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6,中位随访24.3个月,90例MZL患者IRC评估的ORR为58.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3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24个月PFS率为75.8%,且耐受性良好。基于该项研究,2023年4月,奥布替尼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7,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ZL患者,同时也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批MZL适应症的BTK抑制剂。近期发布的2024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也将奥布替尼纳入晚期有症状MZL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填补了MZL后线治疗的长期空白。


由于目前MZL一线系统治疗尚无标准方案,主要为基于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或者chemofree方案。虽然MZL总体生存率好,但患者往往复发,并可能复发数次。因此,对于MZL治疗保留足够的器官功能和避免过度毒性非常重要和必要。故而探索高效、低毒的无化疗方案尤为重要。在MZL后线治疗中获得高度认可后,BTKi的治疗应用也在不断向前线推进。


一项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MZL的研究结果显示8,中位随访13.0个月,10例患者的最佳缓解率达90%,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及BTKi脱靶相关不良事件,该联合方案在初治MZL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未来,在MZL等惰性淋巴瘤领域,奥布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有望引领其无化疗新格局,值得持续探索。


总结


明确诊断是精准治疗方案制定的基础,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新型靶向药物奥布替尼在MZL的治疗中展现出有前景的疗效和安全性,其针对MZL的适应症也已纳入到国家医保基准目录,未来可期。高效、低毒的无化疗方案是未来MZL治疗的探索方向,期待更多研究结果披露,以期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具有更优的生活质量。


邱录贵.png

邱录贵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 IMWG)专家委员会委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骨髓瘤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余项

发表论文近600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


易树华.jpg

易树华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国家血液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惰性淋巴瘤研究中心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学术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组长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血液免疫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学专委会第一届委员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会理事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委员

执笔撰写多个淋巴瘤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

国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专家共识起草专家

《中国肿瘤临床》、《白血病・淋巴瘤》、《Blood and Genomics》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
2.Rossi D, et al. N Engl J Med. 2022 Feb 10;386(6)568-581.
3.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3,30(03):135-158.
5.Zucca E, et al. Ann Oncol. 2020 Jan;31(1)17-29.
6.Deng L, et al. Am J Hematol. 2023 Nov;98(11):1742-1750.
8.Peng Liu, et al. Blood (2023) 142 (Supplement 1): 614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