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大咖派】张秀英教授专访:甲状腺疾病领域前沿进展
2024-05-29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甲状腺

医脉通采访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每年5月25日所在周举行的"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是由国际甲状腺联盟(TFI)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甲状腺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

 

"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旨在提高全球居民对甲状腺健康的认识,促进甲状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此,医脉通特邀北大人民医院张秀英教授分享甲状腺疾病领域的现状及前沿进展。


1716962263124886.png


张秀英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就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

在Nature Aging, Diabetologia等发表多篇高影响论文

兼任《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委会常委

 

医脉通:张秀英教授您好,请问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张秀英教授:甲状腺疾病是近年来大家越来越熟知的一种常见且高发的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炎等,总患病率高达20-30%,患病人数超过了大家熟知的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的这种流行现状对临床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长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医脉通:当前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存在哪些难点?

 

张秀英教授:难点之一是,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虽然多数甲亢、甲减以及甲状腺炎的患者可以在内分泌科获得有效诊治,但也有一些甲状腺疾病,例如,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涉及到产科的共同诊疗,甲状腺癌涉及外科手术治疗,甲亢核素治疗涉及核医学科的共同诊疗。如何实现甲状腺疾病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是临床常面临的一个难点。

 

另外一个难点是,有些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够清楚,治疗手段尚且有限。例如,甲状腺相关眼病,不仅涉及到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治疗,还涉及到对眼部外观和视功能等方面的治疗。针对程度比较严重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目前尚没有最佳的治疗措施。

 

医脉通:甲状腺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哪些前沿进展?

 

张秀英教授:当前,甲状腺疾病的诊疗还是取得了不少进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如消融技术,近年来已被成功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也被尝试用于甲亢的治疗,虽然其长期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助力。

 

此外,在药物治疗也有一些可喜的新进展。就如前面提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既往我们往往会采取激素治疗,随着免疫类制剂以及分子类生物药的研发,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进展,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临床治疗也迎来了更多的有力“武器”。

 

医脉通:2024年“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的主题是“甲状腺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张秀英教授:“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旨在让大众以及医疗人员更多地了解甲状腺相关的防控知识,今年的主题是“甲状腺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

 

针对像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长期防治”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对于甲状腺疾病,很多人认为“只需要短期治疗”,其实不然。像原发性甲减患者,以及部分甲亢患者,可能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需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以减少病情反复。

 

与此同时,我们也呼吁大家认识到“甲状腺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从妊娠期胎儿发育开始,一直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我们都可能面临罹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在每一个生命阶段都需要做好对于甲状腺——这个最大的人体内分泌器官的保护。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