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能力,提高临床医师技能和水平,加强癌痛综合管理理念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癌痛全程管理规范化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于2023年9月启动了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5月12日,在北京医学会疼痛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学术会议召开之际,医脉通特别邀请航空总医院王永教授,就癌痛规范化诊疗及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项目进展等相关话题分享真知灼见。王永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癌痛规范化诊疗现状、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工作方向。
专家简介
王永教授
航空总医院疼痛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疼痛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国家卫建委癌痛全程管理项目组执行组长
NCCN成人癌痛指南中文版主编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科学研究:主持及参与教育部科研基金、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等12项科研项目
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项
发表SCI论文26篇,多个SCI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医脉通: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癌痛规范化诊疗现状如何?
王永教授:
首先,目前我国癌痛患者就诊率较低。调查发现,我国癌痛患者在第一次疼痛发作后1-10天的就诊率仅为28.2%,半年就诊率约为60%,部分患者一年后才就诊。这是我国癌痛诊疗的一大痛点。
其次,接受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患者比例也较低。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2015年间,我国仅有10.8~11.1%的癌痛患者接受了规范化诊疗。近年来通过建设癌痛规范化病房以及癌痛知识的宣教和培训,目前癌痛规范化诊疗比例接近20%,但仍有约80%的患者未接受癌痛规范化诊疗。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1)缺乏癌痛规范化诊疗团队;(2)患者对规范化诊疗药物(阿片类药物)存在恐惧;(3)部分医院配备的阿片类药物剂型和种类不足。
医脉通:“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县域赋能项目。目前该项目取得了哪些进展?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王永教授:
“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已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项目启动后,第一轮已筛选20家全国知名三甲医院作为癌痛全程管理的培训基地,通过培训基地辐射到各培育单位,项目要求每家培训基地每年至少培训5家县域医疗机构。目前已有11家基地完成授牌,其余9家基地预计在2024年7月1日前完成授牌。目前所有培训基地均已启动了癌痛全程管理培训,显著提升了县域医疗机构癌痛全程管理医务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同质化,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癌痛全程管理水平,缩小县域医疗机构和培训基地(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差异。
医脉通:航空总医院作为该项目的培训基地开展了哪些工作?在培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应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王永教授:
非常荣幸航空总医院成为该项目的首批培训基地,也是首家启动培训的基地。在基地启动后,我们首先召开了培训会,所有培育单位参与项目的医务人员齐聚北京,接受了系统的癌痛全程管理培训;随后,在2024年4月13日首次到培育单位(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医院)进行了点对点培训,来进一步提高培育单位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更新癌痛全程管理理念,部分医疗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理念更新至关重要。
第二,重视规范化治疗,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成人癌痛指南实时指导县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癌痛规范诊疗。
第三,实现双向转诊,在上级医疗机构制定治疗方案或完成部分治疗的患者,可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接受后续治疗。
我认为,如果通过培训可以实现以上3点,我国癌痛整体诊疗水平将得到提升。
医脉通:接下来,项目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王永教授:
接下来,项目将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1)开展第二批基地遴选工作,计划通过3批基地遴选,共遴选60家医院,覆盖全国各省份,平均每个省份遴选约2家医院作为培训基地。
(2)培训医务人员的同时,提升科研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已经设立了癌痛全程管理专项基金,预计于5月18日前发布,以促进癌痛全程管理科研的进步。
(3)进行癌痛流行病学调研,掌握全国癌痛基本诊疗情况。希望通过五年建设,提高癌痛整体的诊疗水平。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