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注意!广州现本地聚集病例……
2024-05-14 来源:中国新闻社 科普杂谈
关键词: 本地聚集病例 高烧

你最近被花蚊子咬了吗?南都记者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截至5月9日,广州市在今年已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是历年来最早出现本地聚集疫情的一次。


专家介绍,目前广州出现的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都属于轻症,经过治疗后均已好转。他们的居住地在番禺区,相隔200米范围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外地输入引起的登革热本地聚集病例。


5月13日,南都记者查询“广州蚊媒地图”,发现11个区中,番禺、越秀、荔湾、白云、黄埔、增城、花都7个区为三级风险区域,达标率不足10%。


目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已经在全市启动白纹伊蚊监测,市民可在广州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上的“蚊媒监测地图”专栏进行查阅,了解自己身边的蚊媒密度情况。


广州疾控提醒,目前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市民群众要加强防蚊灭蚊工作,平时注意积水清理和居家水培植物换水,并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露天的杂物,不留雨后积水的空间。


5月起,登革热进入流行季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登革热患者或隐形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要经过8~10天的增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登革热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在此提醒大家:如旅游回国后2周内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感染登革热!


由于会剧烈疼痛,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


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三红征


即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


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


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如何预防登革热?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广州疾控呼吁,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是应对登革热的主要措施。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前往阴暗潮湿处,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


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他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登革热防治要求;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来源:中国新闻社综合自南方都市报、健康中国、中国疾控中心、中新社此前报道

原标题:《广州现本地聚集病例!高烧注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