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乳腺癌已逐渐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您如何看待乳腺癌诊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惠平教授:近年来得益于临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乳腺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乳腺癌逐渐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治、可控的“慢病”,乳腺癌防治逐渐进入慢病化管理新时代。
其中在药物发展方面,创新剂型的突破为乳腺癌治疗模式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既往静脉注射剂型的药物给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随着越来越多口服剂型、皮下注射剂型药物的出现,打破了静脉制剂的诸多桎梏,为患者提供了治疗上的便利。比如目前已进入临床实践的
医脉通:结合临床实践管理经验,您认为应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基层与上级医院诊疗差距?
李惠平教授:实际上,在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方面,国家层面已经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比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全称为区域医疗联合体,其形式一般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经过机制性整合在一起,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组成发展共同体。
为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部署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我们中心与云南省肿瘤医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以“全面托管,融合发展”的模式开展了合作,设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长期以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长期派驻医务人员进行帮扶指导,培养了区域内肿瘤防治人才,有力推动了云南及内蒙古地区肿瘤诊疗同质化。
对于基层医疗单位而言,除了医联体建设以外,互联网思维和新的药物、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帮助其革新诊疗方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目前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交流非常便捷,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定期参与上级医院组织的学习培训,通过交流融合促进肿瘤诊疗同质化。创新剂型,如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曲帕双靶皮下制剂的出现则进一步方便了医护人员操作,让患者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可及、优质高效的治疗,推进基层地区医疗服务均质化。
医脉通:对于曲帕双靶皮下制剂未来的临床应用,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呢?
李惠平教授: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驱动基因和预后指标,HER2阳性乳腺癌肿瘤细胞侵袭力较强,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较快,更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抗HER2靶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曲帕双靶是目前抗HER2靶向治疗的基石治疗方案,但以往静脉输注需要一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长时间且频繁的静脉输注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曲帕双靶皮下制剂的出现为这些正处于静脉输注困扰中的患者带来了解放。
过去本中心曾参与了曲帕双靶皮下制剂新辅助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并入组了较多患者。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HER2阳性早期患者在使用曲帕双靶皮下制剂后,原发肿瘤可以显著缩小降期,并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这大大增强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于曲帕双靶皮下制剂的使用信心。总之,期待曲帕双靶皮下制剂尽快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提升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基层患者获益;同时满足患者对于灵活便捷治疗模式的需求,推动医药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创造额外的社会价值!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