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语
黏液高分泌是许多急、慢性气道疾病,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祛痰管理的常用方法
临床常用祛痰方法包括危险因素干预、物理祛痰以及药物祛痰。
➢危险因素干预
如积极戒烟、减少颗粒物暴露、防治呼吸道感染。吸烟是气道黏液高分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戒烟对于祛痰管理尤为重要。
➢物理祛痰
包括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
➢药物祛痰
祛痰药物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改善痰液理化特性,降低痰液黏滞度;恢复气道上皮黏液层正常结构,促进纤毛清除功能;抑制黏蛋白产生及分泌,破坏痰液中的黏性结构,降低痰液黏稠度;抗炎性损伤,或加强抗菌效果。许多药物是通过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而促进黏液清除的。通常可按主要作用机制分为刺激性祛痰剂、恶心性祛痰剂及黏液溶解剂等。
另外,除了传统意义的祛痰药,其他药物也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比如β2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纤毛运动,抗胆碱药具有抑制黏液分泌、促进纤毛运动的作用,皮质激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黏液分泌。
常用祛痰药的应用
➢愈创木酚甘油醚
是许多种镇咳制剂的成分,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甚至形成尿路结石,服药期间需注意饮水。
可直接裂解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使糖蛋白分解,黏痰液化;同时还具有抗炎性损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肺间质疾病患者。此药有特殊硫磺气味并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和呛咳等,有时会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时应密切注意。有片剂、颗粒剂、泡腾片等可选用。用法:成人每次600mg,每天1~2次;或每次200mg(颗粒剂),每天3次。
➢
作用与乙酰半胱氨酸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及咳痰困难等。有研究证实,预防性口服羧甲司坦能减少COPD的急性加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适合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地区COPD患者的长期治疗。用法:成人每次500mg,每天3次。
➢
属于祛痰止咳鸭嘴花中的有效成分鸭嘴花碱的衍生物,作用于分泌细胞胞内的黏液形成阶段,破坏类黏蛋白的酸性黏多糖结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恶心祛痰性作用。本品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胃部不适等,溃疡病患者慎用,偶可引起血清转氨酶短暂升高。临床现多用其片剂,针剂应用较少用法:成人口服每次8~16mg,每天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4~8mg,每天2~3次。
➢
为溴已新的衍生物,作用较溴己新更强。氨溴索还能增加浆液腺分泌,调节支气管腺体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促进支气管上皮修复,改善纤毛上皮黏液层的转运功能,增加抗菌药物局部渗透。副作用偶见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及
➢桃金娘油和桉柠蒎
前者系桃金娘科树叶的标准提取物,后者由桃金娘科桉属和芸香科橘属及松科松属植物的提取物组成,两者成分类似,主要是
雾化吸入祛痰药的临床应用
祛痰药物的给药途径有雾化吸入、口服及静脉滴注。药物雾化吸入除在局部发挥祛痰作用外,同时可湿化气道。雾化祛痰药物主要适用于伴有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的COPD、急
➢下呼吸道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或不易咳出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建议雾化吸入祛痰药帮助及时清除痰液、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支气管扩张症:对于咳痰困难、生活质量差以及标准气道清除技术无法控制症状的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或雾化黏液溶解剂(≥3个月)治疗。物理祛痰前依次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生理盐水、祛痰药物,可提高疗效。
➢COPD:对于痰多或黏稠难咳出的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
➢支气管哮喘:如哮喘患者痰量较多或黏稠难咳出,可加用雾化吸入祛痰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在雾化
参考文献:
[1] 陈荣昌,钟南山,刘又宁等.呼吸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4):340-348.
[3] 何权瀛. 浅谈祛痰药物的合理使用[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8):582-584.
[4] Gupta R, Wadhwa R. Mucolytic Medications. [Updated 2023 Jul 4].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4 Jan.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