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T专家说 | 中国之声强势来袭,吴德沛教授团队多项研究成果亮相EBMT
2024-04-19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第50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EBMT 2024)于4月14日-17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会议探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相关的前沿研究进展。会议现场,医脉通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接受采访,与我们分享团队的研究成果。
医脉通:EBMT年会是血液领域最受瞩目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本次,您和团队共有五项研究成果入选,其中,有三项研究是关于不同移植方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对照、AML移植后本病治疗方式的探索的内容,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吴德沛教授:今年恰逢EBMT五十周年,也是骨髓移植领域的一场学术盛事。历年来的EBMT年会都是国际移植领域专家学者互相交流的顶级舞台,全球骨髓移植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济济一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基础与临床的前沿进展,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并且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中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
在不同移植方式在AML中的疗效对照、AML移植后本病治疗方式探索方面,我们团队的第一项研究是关于自体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第一次完全缓解且MRD阴性的成人低、中危AML中的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覆盖全国10个中心,有368例符合纳排条件的患者入组,其中自体移植组和单倍体移植组各184例。研究结果发现,在总体人群中,与自体移植组相比,单倍体移植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显著升高,而累积复发率显著降低。自体移植组的总生存(OS)率高于单倍体移植组,而两组无进展生存(PFS)率相近。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低危人群中自体移植组的OS显著高于单倍体移植组,而在中危人群中两组OS相当。因此我们认为自体移植和单倍体移植作为低中危AML患者缓解后治疗是可行的,值得注意的是,自体移植在低危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结果。
第二项是以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作为高危AML移植后抢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分子学和流式MRD阳性并因此启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0例高危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发现MRD反应率为70%,其中有71.4%的患者是在第一疗程治疗后转阴,中位MRD反应时间为64天。1年复发率为30%,非复发死亡率为10%,OS率为80%,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0%。10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和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高危AML患者移植后出现MRD阳性,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为基础的抢先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选择。
第三项是关于RAS突变阳性的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对照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例RAS突变阳性成人T-ALL患者的初诊临床和实验室资料,RAS突变占同期诊断的成人T-ALL的13.9%,免疫表型以早前T常见,占68.4%。一个疗程诱导缓解率为78.9%,中位随访26.2个月,总体人群的3年OS率、EFS率和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60%、41%和61.6%。进一步比较选择异基因移植和单纯化疗作为巩固治疗的人群预后,发现与单纯化疗组相比,移植组的OS、EFS率显著升高,复发率显著降低。因此研究认为RAS突变阳性的成人T-ALL诱导缓解率高,但易复发,异基因移植可有效降低该类患者的复发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
医脉通:慢性GVHD是异基因移植的主要后期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各脏器功能。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性,慢性GVHD(cGVH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如何能够有效防治cGVHD,成为亟需解决的临床难题。此次会议关于cGVHD您和团队有两项研究入选,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吴德沛教授:第一项研究是关于富马酸二甲酯(DMF)在cGVHD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我们团队通过建立C57BL/6供BALB/C硬皮病样cGVHD,bm12供C57BL/6和DBA2供BALB/c的狼疮样cGVHD以及人源化GVHD动物模型探究DMF对疾病进展的影响。利用流式、体外分化、RNA测序、ATAC测序、萤光素酶报告基因、临床标本等,探讨DMF调节Tfh细胞分化的机制及其对临床cGVHD治疗的前景。研究结果发现DMF可以显著缓解硬皮样及狼疮样cGVHD疾病进展,降低cGVHD临床评分与胸腺损伤。DMF处理组受者中Tfh、GCB细胞显著减少,而对滤泡外T细胞功能影响较弱。DMF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小鼠和人类Tfh发育。RNA测序显示DMF显著下调Tfh细胞相关基因,包括Tcf7、白介-6ra、Batf、Klf2和白介-21,同时上调prdm-1的表达。DMF处理显著抑制cGV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白介-21分泌和Tfh细胞生成并减轻人源化GVHD。因此研究认为DMF通过Nrf2抑制白介-21转录,协调Tfh细胞分化基因程序从而抑制生发中心反应及cGVHD进展。本研究为靶向Tfh细胞治疗临床cGVHD提供了新策略。
第二项研究是关于芦可替尼作为二线治疗在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中的疗效研究。cGVHD累及肺部后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主要表现,总体预后差,既往研究表明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在cGVHD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有关它在BOS中疗效的报道少见,因此我们团队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46例移植后出现BOS且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治疗药物选择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选择芦可替尼作为二线治疗(59例),B组为选择其他二线药物治疗(39例),C组为仍继续采用一线方案治疗(48例),比较了三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体反应率,发现A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对芦可替尼组单独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发现肺部评分和芦可替尼使用的时机是影响芦可替尼组疗效的独立因素,因此研究认为芦可替尼作为移植后BOS的二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诊断BOS后早期或肺部症状评分较低时使用芦可替尼可以提高疗效。
以上为本团队入选本次EBMT年会的5项研究,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对同行们的转化研究或临床实践起到参考作用,也希望今后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听到更多属于中国的声音!

吴德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