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24中国之声 | 享誉中外!余庆锋教授谈LIMK抑制剂应用于混合性LUTS的现状、前景与挑战
2024-04-1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EAU24 余庆锋教授

前言


万众瞩目的2024年第39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EAU24)已经顺利落下帷幕。作为欧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泌尿外科学术盛会,本届EAU24无疑在国际泌尿外科学界树立了新的标杆,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届大会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庆锋教授报告了LIM激酶(LIMK)抑制剂治疗混合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体内试验研究成果,并荣获本届EAU大会非肿瘤领域最佳摘要二等奖。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余庆锋教授,为我们分享该领域的探索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微信截图_20240415162247.png


LIMK抑制剂治疗LUTS疗效可观

研究成果获大会高度认可


余庆锋教授首先表示,非常荣幸这项探索LIMK抑制剂治疗混合性LUTS的研究获得本届EAU非肿瘤类最佳摘要二等奖,这是对本研究工作的肯定。关于设计该研究的初衷,余教授介绍,对于膀胱出口梗阻(BOO)和膀胱过度活动(OAB)导致的储尿期症状及排尿期症状等混合性LUTS,目前的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未尽人意,临床中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团队经前期的体外实验证实,两种LIMK抑制剂——SR7826和LIMKi3——可抑制平滑肌特别是前列腺平滑肌和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基于上述背景,团队设计并进行了此次体内实验。


IMG_20240408_140018.jpg

余庆锋教授现场汇报研究成果


研究共使用了两种动物模型,分别是前列腺增生(BPH)大鼠模型和BOO大鼠模型。结果发现,对于BPH大鼠模型,SR7826和LIMKi3可显著抑制前列腺增生程度,且在非病理条件下,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并未受影响。而在因BOO导致出现OAB且膀胱逼尿肌过度增生的病理条件下,两种LIMK抑制剂可显著抑制逼尿肌的收缩,进而缓解大鼠排尿频率的增加。


余庆锋教授总结,该体内实验发现,SR7826和LIMKi3在BPH大鼠模型中可抑制前列腺增生且不影响逼尿肌收缩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在BOO大鼠模型中可抑制逼尿肌收缩缓解排尿压力。总而言之,两种LIMK抑制剂对混合性LUTS表现出了可观的疗效。


药物临床转化前景光明

团队继续深耕LUTS领域


关于团队目前及未来的探索方向,余庆锋教授指出,针对LIMK抑制剂的后续应用,目前的探索重点之一是临床转化工作。科研的初衷是为了成果可以转化至临床并最终服务于病患,LIMK抑制剂在混合性LUTS的治疗中表现惊艳,治疗效果理想,可谓前景光明。然而,目前的棘手难题之一是,LIMK是人体的重要激酶,广泛分布于机体全身,如何实现靶向特异性给药,满足生物安全性需求是临床转化前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团队已经在进行给药方式等相关性探索,期待不久的将来可以交出满意的答卷。


余庆锋教授同时表示,自己从攻读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博士学位开始就从事LUTS相关研究,回国后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继续专注于该领域的探索。目前,团队除了进行LIMK抑制剂领域的研究之外,对盆腔疾病或神经性病变等其他因素导致的LUTS也有涉猎,目前已完成哮喘对LUTS的影响等相关性分析。未来,团队将会继续深耕LUTS领域,继续追踪挖掘LIMK抑制剂的应用,并进一步评估其他特异性靶点在LUTS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本次参会获益匪浅

中国之声响彻讲台


对于本届EAU大会的参会体验,余庆锋教授表示EAU大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规模最大的泌尿外科年会之一,大会对泌尿外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有目共睹。余庆锋教授已多次参加EAU大会,近年来,中国医生和中国研究者在大会中亮相的频率越来越高,中国研究获得的认可也越来越多,这都直接反映了中国科研力量的进步,以及对世界泌尿外科发展所做的贡献。余庆锋教授期待未来有更多中国学者站在EAU的讲台,发出更多的中国之声,向世界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