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洁,刘海燕,承德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
分泌疾病,育龄期女性发病率为5%~20%[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稀发排卵、闭经,甚则不孕,常常伴有多毛及痤疮等,而且与
一、肠道微生态障碍可能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
1.低度炎症介导:PCOS被认为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PCOS患者卵巢局部及胰岛素靶组织和脂肪组织中通常聚集大量的促炎巨噬细胞,可分泌大量促炎因子并发生动态变化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造成患者机体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机体处于这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又可反过来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引发IR[9]。由此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干扰了卵泡的发育,同时促使卵巢的膜细胞产生过量的雄激素,或抑制雄激素芳香化为
2.氧化应激介导:氧化应激是指氧化剂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失衡以及活性氧(ROS)的过量产生。PCOS患者产生过量ROS,抗氧化能力逐渐降低,循环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如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二、PCOS临床表现与肠道微生态障碍的关系
1.HA与肠道微生态障碍:HA是PCOS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约50%以上的PCOS患者可能合并HA的发生[21]。HA的形成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肾上腺功能、糖脂代谢异常[10,22]、
2.糖脂代谢异常与肠道微生态障碍:据报道,50%~70%的PCOS患者伴有IR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17]。三分之一患有PCOS的女性糖耐量受损,其中10%~70%患有2型糖尿病[27]。血脂异常者的患病率为健康人群的2.5~5.0倍[28]。IR降低了胰岛素抑制脂肪酶的能力,导致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增加了PCOS患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随后,高胰岛素血症通过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脂肪分解,从而诱发动脉高血压[29]。除此之外糖代谢异常还有可能恶化HA[10,24],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30]。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了IR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者通过观测合并IR的PCOS患者(IR-PCOS)和不合并IR的PCOS患者(NIR-PCOS)肠道微生态,发现IR-PCOS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更严重,且相较于NIR-PCOS组,拟杆菌属细菌在IR-PCOS组中表达更高,IR、炎症等临床参数水平的升高与其丰度呈正相关,而与普雷沃氏菌等菌科细菌的丰度呈负相关[31]。
二甲双胍作为目前治疗PCOS的一线药物,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来达到治疗效果[32]。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改善肥胖大鼠的代谢紊乱,增加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粘梭状芽孢杆菌及粪球菌属的丰度,肠道微生物群中多种代谢途径显著上调。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后,其嗜酸性痤疮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肠道微生物群(如
3.中枢神经异常与肠道微生态障碍:PCOS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长期性及易复性的特点,可能需要患者较为自律的自我管理,这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PCOS患者可能大多伴随多毛症、痤疮、闭经及不孕,使其承受更多来自社会、家庭、配偶的压力,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显著下降[37]。有横断面研究发现,与未患PCOS的女性相比,PCOS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38]。PCOS的病理机制不仅限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障碍,还涉及脑肠轴[39]。脑肠轴在信息交换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0]。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双向通信系统[41]。尽管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可能存在途径,可能主要包括肠脑神经网络直接刺激迷走神经网路[4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免疫系统、肠道细菌合成的一些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因子,以及包括肠粘膜屏障和血脑屏障在内的屏障途径等[43-44]。目前有限的研究证明改善肠道菌群可以有助于调节中枢免疫,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三、改善肠道微生态障碍可能成为治疗PCOS的新思路
PCOS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往往伴随患者终身,除了具有临床复杂性之外,还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治疗一般以缓解症状为目的,且治疗应该秉持长期化、个性化、动态化的原则。目前,PCOS的治疗手段以激素类、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为主。但是,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PCOS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及局限性不可小觑,如口服避孕药会引起恶心、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不断了解,使用微生物制剂或粪便移植(FMT)治疗PCOS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及FMT是改善PCOS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FMT旨在通过内镜途径或口服胶囊将健康人的粪便微生物输送到患者体内,恢复因生态失调而减少的微生物多样性[47]。益生菌能够定植在人体肠道中,当摄入适量具有活性的益生菌时,能够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并减少其产生的脂多糖进入体循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肠壁的通透性,矫正过度的自身免疫反应,减轻IR;益生元能够选择性的刺激某种益生菌的生长繁殖,进而优化肠道微生态系统。
益生菌的摄入已被证实可以有效缓解PCOS症状,包括HA,糖脂代谢,中枢神经异常等。益生菌的制备较为广泛,市场应用较为健全,价格也容易被人群接受。尽管目前益生菌治疗PCOS的临床试验有限,对于安全性的评估可能尚不完善,但是益生菌对于改善肠道菌群的应用目前已较为成熟,并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并且适用人群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婴幼儿及孕妇,所以对于益生菌应用于PCOS临床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卫生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法。但是目前益生菌及FMT更多被应用于胃肠疾病治疗,关于益生菌单一治疗或者混合治疗对PCOS患者排卵以及生殖结局的评估仍不明确,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的验证。在肠道菌群改善PCOS的临床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评估的是6个月或更短时间的治疗效果,样本量较小,研究质量多为中等或较低,这可能会影响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的推荐。有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地理位置等的影响[48],这些因素可以增强或降低治疗的预期反应,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临床研究,以减少地理位置可能产生的偏倚,以确保他们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四、总结与展望
以上我们综述了肠道微生态障碍可能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方面来介导PCOS发生发展,PCOS临床表现与肠道微生态障碍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的补充及FMT对PCOS症状的缓解作用,可能成为改善PCOS临床症状新思路。然而,肠道菌群对PCOS的作用机制、调节方式等仍不明确,仍需进一步验证。在未来研究中,应逐步明确肠道微生物谱系与PCOS的关系,通过检测肠道菌群种类,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肠道菌群特征提供益生菌“精准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略。
来源:方洁,刘海燕.肠道菌群与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