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2024年南北汇暨第六届乳腺肿瘤论坛”圆满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在会议上就“HR+
专家简介
医脉通:HR+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随着治疗策略的不断完善,患者的生存时间正在逐步延长,与此同时,HR+乳腺癌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请您谈谈,临床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HR+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
张剑教授:
在本次会议上,HR+/HER2-乳腺癌全程管理获得了全体专家的一致重视。为了全面分析乳腺癌的全程管理,我们分别系统探讨了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关键要点。
首先,我们重点讨论了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注意要点。在早期乳腺癌领域,一方面,我们应当重视需要强化治疗的患者群体,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而给予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OFS)强化、CDK4/6抑制剂治疗强化以及联合PARP抑制剂强化等治疗策略。另一方面,从“分子分型”到“分子分层”,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正在逐步向精准化推进。随着治疗格局的转变,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将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加显著的生存获益。
其次,我们注意到尽管近年来HR+/HER2-乳腺癌复发率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20~30%的患者进入晚期阶段。因此,在晚期乳腺癌领域,明确转移灶的HR状态非常重要。对于仍然维持HR+/HER2-状态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可以根据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结合药物可及性以及患者本身的身体情况和经济状况,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后的讨论提到,在HR+/HER2-乳腺癌领域,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已经成为一线治疗的重要基石,但对于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当患者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的一线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临床倾向于再次进行内分泌治疗。基于此,临床可以更换不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并联合包括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甚至对于部分患者可给予CDK4/6抑制剂的跨线治疗。此外,随着AKT抑制剂的不断发展,乳腺癌通路异常的检测在未来会成为常规选项,期待AKT抑制剂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最后,随着创新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乳腺癌领域新兴了诸多靶向药物,而全程管理也应该在更多患者中发挥作用。对于在内分泌治疗中已经明确耐药的患者,临床在后线治疗中仍然可以选择化疗和新型ADC药物。对于HER2低表达患者,临床可以选择以
医脉通:对于HR+乳腺癌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具有各种致吐风险,我们注意到,您近日执笔并刊发了《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结合该共识,对于HR+乳腺癌患者因抗肿瘤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您所推荐的管理方案是什么?
张剑教授:
在2024年初,经过全体专家的努力及上海市各位专家的综合讨论,由我们执笔成型了《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在之前的第一版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化疗相关呕吐(CINV)。在第二版中,我们延伸关注了包括靶向治疗、ADC和TKI在内更多治疗方式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并对于药物进行了恶心呕吐的分级。我们将包括德曲妥珠单抗在内导致恶心呕吐风险超过90%的药物称之为高致吐性药物。对于接受高致吐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应该给予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在内止吐药物的预处理,并在部分患者中个体化增加NK1受体拮抗剂。对于包括PARP抑制剂、PI3K抑制剂在内的靶向治疗患者以及应用AKT、mTOR抑制剂的患者,恶心呕吐同样存在。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中国癌症杂志》官方网站查阅更多讯息。
医脉通:尽管临床对于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AINV)等不良反应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但在国内外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相关指南的依从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逐步提高临床实践对于指南的依从率?
张剑教授:
在《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和此前的2018年版筹划之前,我们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临床对于指南的依从率显著提升,表明临床的止吐意识已经取得部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临床对于指南的依从率?
第一,推广正确的止吐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更多共识相关的巡讲,应用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呼吁更多医生了解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从而促进患者继续使用相应药物,最终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第二,提升临床对于指南的认同率。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从既往失败的案例中反思教训,号召临床开展精准治疗,从而根据发生风险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控。
第三,我们对AINV的防治理念应该从化疗延伸到更多治疗策略中。随着更多创新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靶向治疗及ADC治疗领域也需要AINV防治理念的加强教育。期待乳腺癌领域开展更多AINV防治理念的宣讲,并在临床加强相应的患教工作,从而进一步贯彻落实AINV防治理念,最终提升临床对于共识与指南的依从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