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领航,指引新篇 | 王建祥教授聚焦指南更新,深度诠释初诊FLT3突变AML诊疗策略
2024-03-24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且治疗面临诸多挑战1。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AML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为紧跟医学前沿,融合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版)》重磅更新。此次更新剖析了AML诊疗现状,并结合靶向治疗最新进展制定AML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基于此,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解读2023版AML诊疗指南更新原因、靶向治疗方案及疗效和AML指南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启示!



医脉通:2023年,您作为白血病诊疗领域的领军人物,牵头组织了《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版)》的重磅更新,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本次指南更新的原因?


王建祥教授


此次指南更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随着AML相关研究领域的不断进展,临床上积累了更多循证医学依据。近年来,关于AML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在二代测序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被发现,促使AML诊断、分型和预后分层不断发展,促进指南进行更新。

第二,AML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如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上市,使得AML治疗手段更加丰富。因此,为将AML领域进展有效地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惠及更多患者,指南更新尤为重要。


医脉通:传统“3+7”强化疗方案在目前AML患者一线治疗中仍处于基石地位,但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能否请您结合2023版指南介绍一下初诊AML的靶向治疗方案?


王建祥 教授


本次指南对AML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将其划分为可以耐受强化疗和不耐受强化疗两类2


对于可以耐受强化疗的AML患者,2023版指南推荐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药物,如: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联合维奈克拉,以快速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的完全缓解(CR);FLT3突变患者可联合FLT3抑制剂,如吉瑞替尼索拉非尼;IDH1突变患者可联合IDH1抑制剂,如艾伏尼布等。患者达CR后可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靶向药物进行巩固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MRD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动态危险度分层调整,以指导后续治疗选择。此外,部分高危患者可接受FLT3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以延长无复发生存期。


对于不耐受强化疗的AML患者,2023版指南推荐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如阿扎胞苷)联合靶向治疗药物,如IDH1突变患者可接受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治疗;FLT3突变患者可接受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吉瑞替尼治疗。


医脉通:FLT3突变是AML常见的突变,随着首款FLT3抑制剂吉瑞替尼在国内上市,中国FLT3突变AML治疗方案发生了重大改变。能否请您谈谈吉瑞替尼等国内上市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中国FLT3突变AML患者治疗的影响?


王建祥 教授


FLT3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突变,约发生在20%-30%的患者中3。FLT3可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白血病发生发展,是AML治疗领域重要靶点。


既往FLT3抑制剂特异性低、疗效有限、副作用强,因此,探索新的、强有力的、特异性高的FLT3抑制剂刻不容缓。吉瑞替尼作为新一代FLT3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性FLT3突变AML患者中显示出优异疗效,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Ⅲ期随机ADMIRAL研究表明,与接受挽救性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吉瑞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9.3个月vs5.6个月,p<0.001)4。同时,国内牵头亚洲地区开展的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Ⅲ期COMMODORE研究亦显示,与挽救性化疗相比,吉瑞替尼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9.0个月vs4.7个月,p=0.00126),复合缓解率达50%,且安全性良好5


吉瑞替尼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上市的FLT3抑制剂,特异性高、副作用小,提升了我国AML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近年来AML创新药物及治疗飞速发展,临床研究成果日新月异,AML指南未来还会进一步完善哪些方面的内容?


王建祥 教授


第一,AML是一种异质性极强的疾病,治疗中需对疾病具有准确认识,包括对分子学特征、药物代谢机制、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耐受性的认识,同时对患者及疾病进行精准评估。因此,AML治疗仍面临挑战,对AML的研究探索仍有待进一步开展。


第二,白血病治疗领域正不断揭示新的治疗靶点。相信未来随着组学研究的深入,将有更多治疗靶点被发现。同时,希望通过对白血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可在清除白血病干细胞的同时保护乃至促进正常造血细胞的恢复,从而使患者达到更快更好的缓解,并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第三,更深更好地MRD检测可助力临床更好地把控疗效、清除白血病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二代测序技术的结合,提高了MRD检测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如何结合患者危险度分层进行动态评估,形成更敏感、更深入的评估机制值得研究。
第四,除分子干预外,免疫治疗与免疫化疗也正在兴起,期待这些药物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可减少对造血的抑制,提高敏感性,降低毒副作用。此外,如何将新兴疗法与传统治疗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机结合,形成更完善的治疗“链条”,实现全病程管理,是AML治疗领域面临的长期任务。围绕该任务,我们进行了探索,若能惠及临床诊疗,可对白血病指南做进一步更新。


王建祥.png

王建祥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卫生部突出贡献青年专家,政府特贴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批长聘教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职务

天津授衔专家、海河医学学者、首届天津名医、获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工作多年,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主要从事白血病及血液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NAIR R, et al. Leukemia, 2021, 35(2): 299-311.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09):705-712.
3.Schwede M, et al. Blood,2023,142: 958.
4.Alexander E Perl, et al. Blood. 2022 Jun 9;139(23):3366-3375.
5.Wang JX, et al. Poster on EHA 2022 (P55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