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以来,四川、浙江、贵州、重庆等多省份卫健委公布部分医院等级评审结果。经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约有31家县医晋升为三级医院。
“县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尤其对于县域内的患者来说,能够解决大部分疾病问题,大大减轻患者外出就医的困难,满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需求。”2月24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县级医院晋升至三级后,不仅有利于争取到更多医疗资源和社会关注,还能够吸引更多医疗人才,进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四川省卫健委1月19日发布的《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2023年度评审结果合格医院的公示》,有8家县级医院晋升“三甲”,2家县级医院晋升为“三乙”。同样在1月份,浙江省第四批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结论发布,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作为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桐庐县中医院、瑞安市中医院、永嘉县中医医院、苍南县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月15日,义乌市中心医院以一所县级医院的身份成功晋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此前,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至少有100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多个省份也纷纷明确建设目标,例如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3—2027年)》,到2027年力争建成106家三级医院;湖北省在《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到2025年,100家左右的县医院达三级水平……
“在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县级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向三级医院迈进,以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其必要性。但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科学规划的问题。”2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在考虑升级县级医院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人口规模、财政支持能力以及周边现有医疗资源等因素,部分地方人口规模不大,现有的二级医院的服务水平已能够满足本地基本医疗需求,则不宜强行追求升级至三级,尤其是三甲医院;一些地方周边已有不少三级医院,居民可便捷就医,则没有那么强的必要性再建三级医院。
冯文猛提醒,规划县医院升级时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既要考虑人口情况和健康需求满足现状,也要统筹区域内整体医疗资源配置,确保医疗资源与当地发展基础相匹配,核心是提升医疗资源整体使用宏观绩效,更好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金春林表示,目前通过一次性评价升级的县医院还需不断提升医院学科建设,县医院不能仅满足于挂牌成为三甲,而应追求更高层次的技术和服务质量,确保原先无法处理的疾病能被有效治疗,把原先能治疗的疾病治得更好。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杨林宋
原标题:《迎来升级热潮,今年以来30余家县医院升为三级医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