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4个月内疾病进展(POD24)是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最重要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无较理想的预后模型来准确预测早期疾病进展的患者,如何建立新的预测模型以更准确地预测FL患者的早期进展是目前FL的重点研究方向。2024年1月26-2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筹备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在海口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接受采访,分享FL患者POD24风险预测方面的相关进展。
医脉通:POD24 FL患者预后较差,并且随着患者的多次复发,其对ORR、PFS和OS等关键指标的影响会不断恶化,这些结果也强调了识别预测标志物和开发新的预后模型的重要性,能否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在FL的预后模型开发方面有何新进展?
徐兵教授:FL是一种常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深入了解以及新型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FL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但仍有20%-30%的患者接受免疫化疗后24个月内发生疾病进展(POD24),其死亡风险是非POD24患者的六倍以上,是目前临床上亟待突破的难题。
目前的预后模型主要用于预测PFS和OS,预测POD24的预后模型较少,但近年来在预测POD24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GALLIUM研究中开发的FLEX评分系统,其在预测POD24方面优于传统的FLIPI、FLIPI-2、PRIMA-PI,但由于其包含9个指标,且肿瘤径线乘积(SPD)、NK细胞绝对计数等并非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因此其可操作性、临床适用性较差。临床-生物预后模型如m7-FLIPI、POD24-PI及23基因积分模型也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价值,但目前尚未成熟。此外,有研究者还开发了FLIPI-24预后模型,该结果公布于2022年ASH年会,目前来看,该模型对于预测24个月无事件生存(EFS24)以及OS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期待后续对该模型的验证,以确定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医脉通: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联合17家中心在中国大样本真实世界队列中首次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一个预测POD24的预后模型(FLIPI-C),并进行了内外部验证,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该研究?该模型的建立对于FL患者POD24风险的预测有何意义?
徐兵教授:针对目前尚无较理想的预测模型可以前瞻性的准确识别POD24的发生,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联合17家中心在中国大样本(1938例)真实世界的队列中,首次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LMR、LDH、HGB、β2-MG、SUVmax、累及淋巴瘤数量等临床指标的预测POD24的预后模型(FLIPI-C),并进行了内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POD24方面的预测价值优于FLIPI、FLIPI-2、PRIMA-PI以及FLEX评分系统。FLIPI-C预后模型包含6个指标,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此其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医脉通:FL还会发生组织学转化,转化后的FL侵袭性高、预后差,针对这部分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推荐?
徐兵教授:目前,转化FL的治疗仍然较为困难,治疗难度较大。对于年轻患者,临床上常常在二线挽救化疗缓解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大部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药如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疗法等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但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改善转化FL患者的预后迫在眉睫。此外,是否可以针对转化FL患者开发一个预后模型,以识别出高危患者,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来预防转化,这也是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下一步计划开展的工作。
徐兵 教授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之名医
福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厦门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厦门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和内科规培基地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会长兼白血病工作委员会主委
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淋巴瘤等3个专业委员会常委
获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JHO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90多篇, 总影响因子超过590分。第一完成人或国家发明专利6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