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梅教授: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治疗前路漫漫亦灿灿,让我们拭目以待|2023抗肿瘤新药研究及肿瘤治疗年终大盘点
2024-02-08 来源:医脉通

前言


由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ECCO)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3抗肿瘤新药及肿瘤治疗年终大盘点”于2024年1月13日举行。会议围绕2023年度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肠癌、头颈肿瘤等领域的创新药物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和全球前沿进展动态展开讨论。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季冬梅教授进行专访,为我们分享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微信图片_20240208161425.png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0%-60%新诊断的头颈部鳞癌会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请您谈谈目前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诊疗现状如何?


季冬梅教授: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在传统治疗中,手术、化疗和放疗是最常见的三大治疗方法,但长期以来,传统治疗的总体疗效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幸运的是,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兴起,头颈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迎来了治疗新希望。有研究证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因此,目前对于新诊断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指南推荐选择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对于肿瘤负荷较大、急需缩瘤的患者,推荐选择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即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


回首2023年,能否请您分享,在头颈部肿瘤领域有哪些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季冬梅教授:在2023年的ASCO会议上,报道了一项EGFR/TGF-β双抗(BCA101)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颠覆了我们既往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治疗疗效的“刻板印象”。通常而言,头颈部鳞癌可分为HPV阴性和HPV阳性,后者的治疗疗效更好,预后更佳。但在这个研究中得出了相反的结果,结果显示,HPV阴性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5%,而在HPV阳性患者的ORR仅为18%。该药物今后将在大型III期随机对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有望为治疗较困难的HPV阴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带来曙光。


另外,还有一项关于在瘤内注射溶瘤病毒T3011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研究值得关注,研究结果显示,经铂类化疗和PD-1单抗治疗失败的头颈部鳞癌患者,接受T3011治疗可获得25%的ORR,显著优于二线及以上患者的标准治疗和PD-1单抗治疗。该研究的治疗方案的疗效令人鼓舞,值得进一步探索,期待在头颈部鳞癌二线及以上的治疗领域带来新突破。


近年来,头颈部瘤领域新药物、新方案、新疗法的探索不断,能否请您结合经验谈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为患者推荐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治疗获益最大化?


季冬梅教授: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治疗,我们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基因检测情况、PD-L1 CPS表达水平,以及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来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一线的患者,我们选择指南推荐的优选方案。对于后线的患者,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我们会推荐患者去参加临床研究。目前头颈部鳞癌治疗领域新药研发的临床研究非常多,包括双抗药物、ADC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等相关研究。相信新药的研发和治疗新方法的出现能为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长期生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