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泌】2023 ESMO ASIA|董培教授:中肿两项真实世界研究再证靶免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有效性
2023-12-05 来源:医脉通

2023 ESMO ASIA大会于12月1-3日在新加坡召开。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领衔的两项转移性肾癌的真实世界研究在大会以壁报形式展示,包括:转移性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研究(219P)和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研究(215P)。我们特邀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的董培教授对两项研究进行深入解析与点评。


640 (3).jpg

现场肾癌壁报:219P

640.jpg

现场肾癌壁报:215P


微信截图_20240204172913.png


研究背景


国际多项Ⅲ期研究(如:KEYNOTE-426,CLEAR和CHECKMATE-9ER等)已证实PD-1单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mccRCC)的一线标准治疗。2024年V1版NCCN的指南指出1,无论IMDC是低危还是中高危,均推荐PD-1单抗联合TKI一线治疗mccRCC。 


上述前瞻性研究均已证实在严格纳排标准前提下,靶免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有效性。然而,靶免联合一线治疗mRCC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如何?是临床实践亟需解答的问题。基于此,我们中心对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KI(阿昔替尼为主)一线治疗mRCC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给泌尿外科的同道提供更“接地气“的数据参考。


实践出真知:探索“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KI(阿昔替尼为主) vs 舒尼替尼”一线治疗mRCC


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2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治疗的mRCC患者4。筛选标准 : 1) 年龄≥18岁; 2) 组织学证实RCC; 3) 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KI治疗;此外,病历不完整、随访缺失或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被排除在外。最终136例mRCC患者纳入该研究,75例患者接受TKI一线治疗(简称:TKI单药组,主要TKI:舒尼替尼),疾病进展的患者二线接受替雷利珠单抗+TKI治疗;此外,61例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TKI 一线治疗(简称:靶免联合组,主要TKI:阿昔替尼)。主要疗效结局:ORR,PFS,PFS2和OS。PFS2定义:从最初治疗到第二次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研究设计参看Figure 1。


11.png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


13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7 (17-81) 岁,男性占比72.1%;IMDC中高危占比78.2%;转移性透明细胞RCC占比71.3%;转移部位数量≥2的患者占比62.5%,转移部位包括:肺(47.1%)、骨(27.9%)、肝(13.2%)和脑(5.1%)。中位随访时间26.4 (23.1-29.6)个月。基线特征参看Table 1。


22.png


疗效结果ORR:


与TKI单药组相比,靶免联合组一线治疗mRCC的ORR更高(44.3% vs 18.7% , P=0.001);与TKI单药组相比,靶免联合组一线治疗转移性透明细胞RCC的ORR更高(46.3% vs 21.4% , P=0.001,Figure2)。


33.png


疗效结果PFS, PFS2和OS:


与TKI单药组相比,靶免联合组显著延长PFS(中位PFS (95% CI): 6.2 (5.5-6.9)月vs 17.4 (13.9-20.9)月, P<0.001,Figure4);类似地,靶免联合组显著延长PFS2(中位PFS2 (95% CI): 14.7 (11.1-18.3)月vs 23.5 (7.7-39.3)月, P=0.011,Figure5);此外,TKI单药组中位OS为42.9个月,靶免联合组中位OS未达到 (p = 0.081,Figure6)。


8.png

9.png

10.png


研究结论:


该真实世界数据证实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KI一线治疗mRCC患者的有效性。


实践出真知:探索“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vs 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透明细胞RCC


研究背景


与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mccRCC)相比,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mnccRCC)是一组遗传异质性高的恶性肿瘤,预后更差,是当前治疗的挑战。KEYNOTE-426的Cohort B已初步证实2PD-1单抗一线治疗mnccRCC有ORR的获益。KEYNOTE-B61研究进一步证实3PD-1单抗联合TKI一线治疗mnccRCC有ORR和PFS的获益。然而,靶免联合一线治疗mnccRCC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如何?同样是临床实践亟需解答的问题。基于此,我们中心对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mnccRCC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2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转移性非透明细胞RCC患者5。一线治疗方案包括: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简称:SUN单药组)或替雷利珠单抗+阿昔替尼联合治疗(简称:靶免联合组)。主要疗效结局:ORR,PFS,PFS2和OS。PFS2定义:从最初治疗到第二次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研究设计参看Figure 1。


图片5.png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


3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6 (17-72) 岁;IMDC中高危占比77.1%;转移部位数量≥2的患者占比77.1%;乳头状RCC占比53.8%,MiT家族易位性RCC占比19.5%,嫌色细胞RCC占比12.1%,其余是未分类RCC。中位随访时间23.7 (18.5-29.0)个月。基线特征参看Table 1。


图片6.png


疗效结果ORR,PFS和OS:


与SUN单药组相比,靶免联合组显著提高ORR(10.5% vs 40.0%, P=0.006,Figure2)。类似地,靶免联合组显著延长PFS(中位PFS (95% CI): 4.6 (3.0-6.2) 月 vs 11.0 (8.1-14.0) 月,  P<0.001,Figure3);此外,与SUN单药组相比,靶免联合组的PFS2有获益趋势,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中位PFS2 (95% CI): 12.0 (7.9-16.2) 月vs 18.6 (NR-NR) 月, P=0.646)。



55.png

66.png


SUN单药组和靶免联合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 (中位 OS (95% CI): 39.6 (NR-NR)月 vs NR, P= 0.176,Figure4)。

77.png


研究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mnccRCC有PFS和ORR获益,可考虑作为治疗选择。此外,OS数据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研究展望


我们两项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均证实“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KI”一线治疗转移性RCC患者的有效性,无论患者是透明细胞型还是非透明细胞型。既往研究表明,转移性非透明细胞RCC的预后更差,我们真实世界研究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RCC的治疗仍是治疗难点,通过肾癌基因检测对转移性非透明细胞RCC进行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此外,探索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如:HIF-2α抑制剂)也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2024 NCCN V1 Guidelines on Kidney Cancer.
2.2021 ESMO 662P.
4.2023 ESMO ASIA 219P.
5.2023 ESMO ASIA 215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