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研究者、医疗人士和患者重要的参考。《NCCN-
医脉通:MM治疗目标正在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请您结合临床经验和研究进展,分享如何选择更优的MM治疗方案?
马军教授
骨髓瘤的治疗包括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等。常用的药物如
医脉通:随着新药和新治疗方案的出现,MM患者的生存已得到改善,能否请您谈一下目前MM规范化诊疗中面临哪些挑战?
马军教授
GLOBAL CANCER数据显示MM在中国是血液系统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6。随着新药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靶向治疗等药物在临床应用,患者的预后也在不断改善,但目前MM仍不可治愈,因此MM患者的治疗目标仍是长期生存,达到慢病化管理。患者预后改善的同时,其长期规范化管理更具挑战性。骨髓穿刺检查是骨髓瘤患者诊断、预后和遗传评估的传统工具,但其有创性操作易给患者带来痛苦的体验,MM肿瘤分布的异质性还会造成结果的偏差7。此外,MM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患者长期规范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既往MM治疗方案以化疗为主,未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近年,MM领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药的获批、联合治疗方案的更新和血液科医生的增加等都对临床规范化诊疗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宣传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可进一步提高MM规范化诊疗的水平,并为患者带来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希望MM患者未来的管理模式能转至慢病化管理,达到长期生存。
医脉通:立足《NCCN-MM指南2024年第2版》中文版,您认为这对中国MM诊疗的规范化有何价值?
沈志祥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医师协会等多个学会在血液肿瘤医生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更新MM指南。《NCCN-MM指南2024年第2版》中文版发布后,中国指南可以博采众长,汲取NCCN指南的经验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的特色,完善中国指南的同时紧跟国际步伐,并加快推动中国MM诊疗规范化。通过深入解读NCCN指南中的新药和新治疗方案,可以拓宽中国血液肿瘤医生的国际视野,从而为患者提供获益更佳的诊疗路径,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NCCN-MM指南2024年第2版》编译为中文后,有助于规范化推广和提高临床的可及性。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沈志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任职单位:瑞金医院;CSCO内任职;其他任职:中华医学会⾎液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主编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编委
擅长领域/长期从事:从事内科学血液学专业的临床医学和临床研究工作,尤其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止凝血疾病、严重
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专著100余篇,主编有《恶性血液病》、《淋巴瘤》、《简明临床血液病学》、《血液病学研究进展》等八本专著,并参加10余部专著的编写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