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出凝血疾病的病因复杂,诊断具有一定难度,也使其治疗变得困难。您作为本次大会出凝血疾病专题论坛的主席之一,想请您为我们介绍本次出凝血疾病专题论坛有哪些亮点内容?
杨仁池 教授
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自开办以来,首次线下举行,荣幸邀请到国内外顶级专家在凝血领域进行讲座和主持。出凝血疾病专题论坛的开场嘉宾是来自美国的郑兴龙教授,他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领域从事多年,是发病机制方面的专家,牵头制定了TTP诊断和治疗指南。他和团队最卓越的贡献之一是首先发现并克隆了ADAMTS13——一种能切割VWF的关键金属蛋白酶,从而极大加速了对TTP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此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众多出凝血疾病领域的专家,他们在重症疾病处理、ITP和
医脉通: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通过
杨仁池 教授
对于糖皮质激素(后面简称“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首先我们要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因为理论上无论成年还是儿童ITP患者,激素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效的。约60%-80%的儿童ITP患者会自发缓解或在接受治疗后被治愈。然而,大部分成年ITP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最终都会复发,或者激素治疗无效。因此,这类患者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果确实是激素治疗无效,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诊断可能存在问题。
确实有一部分成年ITP患者可能会经历激素治疗无效,但更多的是在激素治疗有效后再次复发。如果诊断没有问题,那么可以考虑患者可能是持续性或慢性ITP。对于这类患者,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然而,正是因为可选择的药物特别多,这也说明目前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彻底治愈该病,包括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CD20单克隆抗体、CD38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传统免疫抑制剂等。甚至最古老的脾脏切除治疗也不能保证有效。这些治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在病情最终复发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患者对治疗无效。
目前,ITP治疗已进入TPO-RA时代。如果患者不考虑治疗费用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会找到一款合适的药物。然而,停止药物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仍会复发且会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国内同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慢性ITP可治可不治的情况下,建议先不要治疗。
医脉通:ITP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兼顾患者意愿,在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的同时保证治疗不良反应最小化,既要减少出血也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想请您分享一下,您在临床实践中的患者管理经验和建议?
杨仁池 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慢性ITP患者的全程管理。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疾病不同,ITP是一种良性疾病。然而,如果血小板过低或活动性出血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或
对于“可治可不治就无需治疗”的情况,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以下情况可以选择“可治可不治”:患者没有高危合并症(如高血压)、从事不容易引起出血的职业、不参加剧烈体育运动且患者情绪稳定能够接受这种观点。患者满足上述条件,在以下情况可以选择不接受治疗:患者没有黏膜出血(如口腔血泡或鼻出血无法止住),育龄期女性月经正常,并且血小板计数高于20×109/L。因此,“可治可不治”的决策是有一定限制的。
然而,如果患者出现黏膜出血或育龄期女性月经不止,这样的患者必须积极进行治疗,否则患者可能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发生颅内出血。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来治疗患者,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杨仁池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亚太血友病协会指导委员会成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国家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
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学组主任委员
中国罕见血液病工作组组长、中国血友病协作组组长
Haemophilia中文版主编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