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始发于骨髓内
2023年,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轻链λ型老年MM患者,该患者在外院经历了多轮化疗、ASCT、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女,61岁。确诊轻链λ型MM 4年余,经以
患者基线检查
➤
➤血生化:Cr 69μmol/L、LDH 183IU/L,总Ca2+ 2.24mmol/L、ß2-MG 2.09mg/L。
➤血M蛋白:轻链κ 716mg/dl、轻链λ 468mg/dl。
➤血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尿M蛋白:24小时尿轻链:κ/λ 0.38,轻链λ 5mg/dl。
➤尿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λ) 弱阳性。
➤骨髓常规提示:浆细胞约占2%。
➤浆细胞免疫分型:可见0.02%(0.53%×2.88%)免疫表型为CD45+、CD138+、CD38+、CD56bri、CD19-、CD20-的浆细胞和0.51%(0.53%×97.12%)免疫表型为CD45+、CD138+、CD38+、CD56-、CD19+、CD20-的浆细胞。
➤B超:额顶部皮下低回声包块。
➤头颅MR:右侧额骨穿通性肿块,结合临床考虑骨髓瘤。
➤额顶部肿物穿刺活检:(头部)符合髓外浆细胞瘤。免疫组化瘤细胞CD138(+),κ(-),λ(+),CD56(+),MUM1(+),Ki-67(30%+)。
临床诊断
MM髓外转移,轻链λ型,DS分期IIIA期
诊疗经过*
*V:硼替佐米、C:
2023.7.15 头颅MRI增强
该患者自体移植后髓外复发,后续经多线治疗,包括联合DECP化疗方案后仍未达到CR,为RRMM伴EMD,此类患者的预后极差。在可选择的新型治疗药物中,CAR-T细胞疗法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伊基奥仑赛作为我国首款BCMA 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已于2023年6月30日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RRMM成人患者[2]。1b/2期研究(FUMANBA-1)最新长期随访结果显示[3、4],伊基奥仑赛治疗既往无CAR-T治疗史的患者,总缓解率(ORR)达98.9%,≥CR率为82.4%,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5.5%,MRD阴性率97.8%,达到CR及以上的患者MRD阴性率为100%。并且安全性良好,无≥3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仅1%。基于上述背景,综合考虑患者情况,确定后续治疗方案为CAR-T疗法。
➤单采:2023年8月9日进行单采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CAR-T细胞产品。血常规显示:WBC 6.2×109/L,ANC 4.61×109/L,ALC 0.76×109/L,Hb 79g/L,红细胞压积 0.237,PLT 157×109/L。患者无感染表现,生命体征平稳,ECOG 1分。
➤清淋:2023年9月6-9日,给予
➤回输:2023年9月11日,回输伊基奥仑赛。回输当天Tmax 37.7℃,BP 90/61mmHg,考虑为1级CRS,进行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鉴于患者既往髓外侵犯颅脑,使用
CAR-T扩增情况
➤伊基奥仑赛回输后21天评估:CT示颅骨病变消失,疗效评估为CR。回输期间未发生ICANS等并发症,整体安全性良好。患者于2023年11月3日出院。
2023.10.02 伊基奥仑赛回输后21天CT
疗效评估结果
陈冬教授治疗体会
该患者系轻链型MM,经ASCT、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CD38单抗治疗后均未达到CR,出现头部颅骨髓外复发病灶且进行性增大。治疗团队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之后选择CAR-T(伊基奥仑赛)治疗,患者在伊基奥仑赛回输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1天后头部复发包块明显缩小,疗效评估达到CR。并且,治疗期间CRS经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未发生ICANS,安全性良好。我们将继续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和CAR-T细胞持续时间,做好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的随访和评估。伊基奥仑赛作为RRMM成人患者的治疗新选择,在FUMANBA-1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我们期待在后续随访中,该患者能够在伊基奥仑赛的助力下,持续缓解并延长生存期。
陆滢教授大咖点评
目前,RRMM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和治疗手段革新,多数MM患者初始治疗后会取得不错的疗效。然而,由于MM的克隆异质性和演变性,患者在经历传统治疗后多数还会出现复发进展,甚至EMD,并且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获得治愈的机会越来越少。CAR-T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通过基因修饰改造自体T淋巴细胞,使其高表达特定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具有极强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本例患者在ASCT治疗后出现EMD,多线治疗后仍未达临床预期,选择CAR-T(伊基奥仑赛)细胞治疗后仅21天即达CR,证明了CAR-T疗法在伴EMD的MM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与化疗和靶向药物不同,CAR-T细胞能够持续扩增,产生更持久的抗肿瘤作用。为反复复发且对各种药物均已耐药的RRMM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陆滢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
血液病中心常务副主任
后备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血液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宁波市器官移植分会副主委
宁波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
中共宁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擅长成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病的诊治,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经验丰富
2008年在美国CITY OF HOPE国家医学中心访学1年
发表专业论文95篇,其中SCI论文24篇、中华类论文20余篇,获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项
主持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5项
陈冬 教授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血液科 主任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青年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 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科普协会 委员
浙江省宁波市血液学分会委员、秘书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 委员
鄞州人民医院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
主要研究:成人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