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所谓“上工治未病”,讲究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在治疗方面,生物制剂的出现给PsA的治疗带来了希望1。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治疗PsA的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之一——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
近期,我国首部《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中国共识》在北京正式启动,此共识预计即将于2024年发布。值此之际,我们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苏茵教授,共同探讨该共识对PsA早期识别与诊治的推动作用,以期为改善PsA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医脉通:《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中国共识》即将发布,这对于PsA领域来说无疑是一件重大里程碑事件。作为制定该共识的牵头专家,请您谈谈该共识有什么亮点之处?
苏茵教授:此专家共识是我国针对PsA早期识别的一个共识。今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工作组发布了《从银屑病到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共识考量》,明确了银屑病发展为Ps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延缓或预防PsA的发展3。可见,国际上的专家们对银屑病向PsA转变的这类患者非常重视。我在PsA领域也深耕了4年之久,虽然PsA发病率不像类风湿关节炎(RA)那么高,但危害性较大,尤其对患者的关节,其关节致残率、关节畸形发生率较高,往往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患者几乎都是晚期。因此,我们十分关注这类患者能否早期识别,特别是在银屑病患者中早期识别出能够发展成PsA的患者特征、危险因素,让临床医生能更积极地给予干预,尽早阻止患者骨破坏的发生,防止其发展为关节畸形,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初衷,我们筹划了该共识,旨在推动临床医生,尤其是风湿免疫科和皮肤科医生,甚至骨科医生能够早期关注这类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遇到有关节炎但不能诊断为RA、强直性脊柱炎(AS)、
医脉通:《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中国共识》对推动我国PsA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临床来说,落地实践尤为重要。在您看来,临床医生该如何参考该共识来执行呢?
苏茵教授:临床实践中,该共识要结合每个患者的临床特征去应用。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在早期危险因素识别方面,通过该共识里专家推荐的筛查工具,识别出有PsA风险的患者。如果患者当时不符合PsA的诊断标准时,临床医生需进行密切随访,如果随访期间患者有PsA的倾向,就要早期干预。目前对于PsA是否需要早期治疗,可通过该共识征求大家意见。值得注意是的,银屑病的积极治疗可能会延缓PsA的诊断。在银屑病和PsA的药物选择上具有共同点,如IL-17抑制剂或IL-12/23抑制剂均可在银屑病中应用,如果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很严重,在发展成PsA之前就可积极应用,也可和
此外,临床应用需要跟患者详细讨论、沟通,在患者充分理解的情况下选择治疗方案,或者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我们希望通过皮肤科医生和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共同努力,能够早日达成共识,早日推广应用,并深入基层宣传,让临床医生能够充分理解该共识,并且更好地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结语
PsA的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较大,与其他风湿性疾病相比,PsA在我国的规范诊治有待普及,尤其是早期阶段包括疾病预警、识别、早诊及早治方面的专家共识还是空白。《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中国共识》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为国内广大风湿免疫科医师、皮科医师以及相关科室的医师提供疾病诊治,尤其对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治疗PsA的疗效有目共睹,在改善外周关节炎、中轴关节炎、指(趾)炎、附着点炎、银屑病皮损和甲损害的PsA六大疾病维度症状层面,可全方位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专家简介
苏茵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风湿病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ARD中文版》及《BMJ中文版》编委
《医学参考报·风湿病频道》副主编
审批码CAS0015686-43359
有效期至2025-01-03
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