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锡楠教授:收获满满,未来可期,泌尿肿瘤领域进展总结与展望 | 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
2024-01-1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盛锡楠教授 肾癌

前言


1月6日,“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围绕2023年度国际和国内泌尿肿瘤领域的重要进展,邀请泌尿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回顾总结2023年影响泌尿肿瘤临床实践的国内外重要研究结果。值此会议契机,医脉通有幸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进行专访,为我们介绍本届大会的亮点,并分享肾癌药物治疗未来的探索方向。


11.png


新年伊始,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又一次如约而至。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本届盛会有那些不容错过的亮点?


盛锡楠教授:今年的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是会议开办以来的第四届,本届会议的主题依然是泌尿肿瘤领域的年终盘点。会议中,多位中青年专家学者汇报了2023年度中国肾癌、尿路上皮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同道开展的工作,对其中的亮点进行了介绍。


此外,盘点并非仅针对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包括了本年度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反思总结。因此在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我们设置了关于医改政策和医生协调发展的汇报,并邀请学者对临床科技创新和专利申请等转化工作分享心得体会。


总的来说,一如会议的名字,本届大会的内容更侧重于青年医师。我们旨在盘点总结现有的进展突破、研究方向和发展政策,帮助青年医师进行自我反思与素质提升,为2024年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提供助力。


您所在的中心在泌尿肿瘤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过去的一年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该领域实现了哪些新突破?


盛锡楠教授:过去的一年里,在郭军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在晚期肾癌、晚期尿路上皮癌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部分研究也不负众望地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由郭军教授牵头开展的随机对照、III期RENOTORCH研究,探索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研究结果登上了2023年的ESMO大会口头报告专场,并同步刊发于Annals of Oncology。这是国内第一项探索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应用于晚期肾癌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其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开辟晚期肾癌免疫联合治疗的适用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尿路上皮癌领域,基于既往RC48-C005和RC48-C009两项研究的工作基础,我们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迪西妥单抗在晚期HER2阳性经治型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进行了数据汇总和再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肿瘤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这代表我们的工作获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可,也说明在抗HER2 ADC领域中,我们暂时走在了世界前列。


此外,我们还探索了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人群的疾病特征,与核医学合作对核素探针的应用进行了评估,并针对Nectin-4和Trop2两个新型靶点进行了一系列转化研究。总体而言,2023年我们可谓收获满满。


对于早期和中晚期肾癌的药物治疗,您认为未来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


盛锡楠教授:首先,对于中晚期肾癌,药物治疗是临床中主要的治疗策略。在晚期肾癌的治疗格局中,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策略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RENOTORCH研究发布后,我想国内也将进入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在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这部分患者治疗失败后的方案选择是亟待探索的新方向。另外,晚期肾癌的治疗方案目前有同质化的趋势,那么如何进行人群筛选,如何通过肿瘤标记物进一步实现个体化治疗,这也将成为未来的关注焦点。


而对于早期肾癌,手术治疗依然是主要的治疗策略。目前晚期肾癌的治疗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然而这些新策略在肾癌的辅助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目前部分研究展示出了免疫辅助治疗的阳性结果,但如何通过进一步细分人群来扩大这一战果,我想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