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伦教授专访:提升癌痛诊疗水平,以患者为中心,助力生活质量提高
2023-12-28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癌痛

更多疼痛科专家采访、指南解读等最新学术内容,长按识别/保存二维码关注【医脉通疼痛科】查看


a2c5893aaa3e14b52b52ded878af6d2.jpg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肿瘤各个分期、各种治疗期间,甚至长期生存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癌痛控制与肿瘤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安全、有效、规范、科学地控制癌痛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升癌痛诊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于今年成立。鉴于此,医脉通特邀河南省肿瘤医院谢广伦教授,就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背景、目的以及在癌痛诊疗中积累的经验等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以期助力癌痛诊疗水平提升。


专家简介


谢广伦.png

谢广伦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肿瘤无创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麻醉药品协会合理化用药分会 副会长;

河南省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 会长;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疼痛康复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癌痛学组 副组长;

河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疼痛专业质控中心 副主任委员;

擅长:难治性疼痛、肿瘤康复与肿瘤姑息治疗。



医脉通: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于今年成立,作为首任主委,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


谢广伦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7月29日成立。之所以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癌痛治疗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癌症和癌痛的发病率均较高:在癌症患者中,癌痛的发病率约为60%;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癌痛发病率高达80%~90%。然而,仅1/3患者的癌痛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余患者仍饱受疼痛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癌痛治疗刻不容缓。


其次,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了我国癌痛未能得到有效治疗:


第一,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疼痛的重要药物,但患者对阿片类药物存在认知误区,担心其成瘾性,不敢使用。


第二,阿片类药物为管制药品,严格的限制条件导致药品监管部门和医药部门不敢使用此类药物。首先,要求阿片类药物药物处方具有100%的合格率,这种严格的管制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药物治疗。其次,阿片类药物处方管理复杂,需要建立专门档案管理,这也导致阿片类药物处方开具的减少。


第三,患者对癌痛重视不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患者不知道癌痛可以得到治疗,认为癌痛是正常现象;(2)患者认为癌症治愈后,癌痛自然会消失。实际上,癌痛的发病率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升高,但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却随之下降,依靠治疗肿瘤控制癌痛的成功率较低。同时,部分癌症患者的神经或骨骼已被肿瘤破坏,即使肿瘤缩小,疼痛也依然存在;(3)患者认为癌症前期控制肿瘤比治疗癌痛更重要。这也是一种错误理念,若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肿瘤治疗药物大多具有毒性,患者体质可能迅速下降,可能导致肿瘤治疗的中断。因此,要将癌痛治疗和癌症治疗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我的理念是“癌痛同治,治痛优先”。


第四,从事癌痛诊疗的医护人员较少,掌握难治性癌痛诊疗技术(如微创技术)的人员更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学相关人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癌痛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高药物可及性,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学相关人员、肿瘤和疼痛相关医护人员协作,共同为患者进行全程的综合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医脉通:多年来,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致力于慢性癌痛、肿瘤康复和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其中慢性癌痛尤其是难治性癌痛治疗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在大力推广无痛病房和无痛医院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您积累了哪些经验或心得,请您分享一下?


谢广伦教授:


肿瘤患者治疗的目标是“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癌痛治疗就是让患者“活得更好”。河南省肿瘤医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我们医院高度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做到了将癌痛治疗等同于癌症治疗。同时,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同管理癌症患者。河南省难治性癌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都是由我们医院首先发起、掌握并向全河南省推广,目前也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希望将这些理念推广至全国。


对于我们科室,除进行传统药物治疗外,还开展了一些新技术,包括:(1)自控镇痛治疗;(2)微创治疗,如神经阻滞和神经毁损;(3)在神经阻断同时,进行瘤体体内注射,在减轻疼痛的同时起到减瘤的作用;(4)鞘内镇痛,对于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将镇痛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以通过较小剂量的药物发挥长期镇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肿瘤直接导致的疼痛是癌痛;肿瘤转移以及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也是癌痛,如术后切口痛和化疗导致的手脚疼痛/麻木,即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但我们科室通过腰交感神经和颈交感神经的射频治疗,有效地控制此类患者的疼痛。


同时,我们科室一直秉承着“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理念,举办了很多培训班,希望将这些疼痛治疗理念向全省、全国推广。


我们医院是国内首批建设的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之一,注重癌痛全程管理,我们科室只是癌管理的重要基点之一,围术期疼痛治疗、舒适化医疗、外科疼痛以及麻醉科快速康复等理念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发展,通过多方协作,共同促进癌痛诊疗水平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们医院拥有多学科治疗团队,对于难治性疼痛或疼痛伴其他症状的患者(如合并营养不良或胸/腹水),可通过多学科会诊,高效解决患者疼痛问题。


医脉通:作为癌痛诊疗领域的专家,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癌痛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在推动癌痛诊疗方面将进行哪些工作?


谢广伦教授:


目前,我国癌痛的诊疗水平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匹配。在早期,癌痛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癌痛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吗啡注射液、氢吗啡酮注射液等药物以及自控镇痛和神经阻滞等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癌痛治疗效率。如果患者认识到疼痛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治疗,癌痛基本可以得到控制。


未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将主要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来推动癌痛诊疗:


第一,在各个省市成立更多的癌痛整合治疗专委会,由国家级专委会带动省级专委会,省级专委会带动县级专委会,由点及面,全方位培训疼痛科、肿瘤科、药学科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


第二,规范诊疗,包括:(1)编写癌痛诊疗指南,并作为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挑选优秀基层医院代表作为示范,发挥榜样作用。同时对优秀医院代表进行表彰,号召全国医疗机构向其学习;(3)建立县域疼痛培训基地,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相关项目(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共同提升县域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第三,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包括:(1)疼痛科、肿瘤科和药学科协同发展,共同治疗癌痛;(2)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实现双向转诊,及时有效地治疗癌痛。


第四,建立优秀的病历集,通过以下方式分享优秀病历或典型/特殊病例的治疗经验:(1)由在医生间进行交流分享;(2)编纂成优秀编集,在全国进行分享;(3)编写成系列文章进行推广。


第五,加强与医药企业的沟通,以研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


希望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实现协同一体发展,以患者为中心,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