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疫情上升:重启方舱、新冠隔离……钟南山发声:不主张长期戴口罩,除非……
2023-12-25 来源:医脉通 事件聚焦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期,新冠又出来“刷存在感”了。

 

1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一份风险评估报告,称由于最近几周JN.1流行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故将其单独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JN.1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86的一个亚分支,11月26日,它作为BA.2.86的一部分被列为VOI。

 

该报告指出,截至12月16日,已有来自41个国家的7344份JN.1基因序列被上传至“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其中法国、美国和新加坡数量最多。

 

多国疫情上升:重启方舱、新冠隔离……

 

随着新冠变异株JN.1快速传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新冠感染人数在近期激增——

 

1. 新加坡

 

当地时间12月15日,新加坡卫生部(MOH)宣布采取措施应对新一波疫情,为了提供新冠病例激增期间的最新信息,从12月19日起将每周更新病例数据改为每日更新病例数据。

 

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2月3日至9日的一周内,新加坡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5.6万例,比前一周增近75%。住院人数从前一周的每日平均225人增至350人,加护病房的患者则从日均4人增至9人。另据《新明日报》报道,有些医院看急诊需要等1天以上才有床位。

 

鉴于此,新加坡卫生部强烈建议公众,即使没有身体不适,也要在室内、拥挤场所或与高危群体互动时佩戴口罩,与此同时应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以增强免疫力。此外,为缓解诊疗压力,新加坡已启用“新冠诊疗设施”,其布置、收治原则类似“方舱医院”。

 

2.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过去两周内,柔佛州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几乎增加了20倍。马来西亚卫生部长祖基菲里21日透露,12月10日至16日上午12时,全马新增20696例确诊病例,相较上周增长约60%。12月19日,马来西亚卫生部发文宣布,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病例者,需要接受自症状出现之日起5日的居家隔离,五天后也需要继续采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此外,马来西亚交通部也鼓励民众搭乘公交系统时佩戴口罩。

 

3. 印尼

 

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尼新冠肺炎病例与11月相比增加了13%,首都雅加达平均每天约有200例病例。印度尼西亚也开始督促民众推迟前往新冠病例增多的区域,“完成两剂疫苗接种,佩戴口罩和洗手,如果感到不舒服就待在家里”。此外,印尼还重新启用了体温扫描设施。据《海峡时报》报道,印尼官员称已经重新在包括雅加达的主要国际机场以及巴淡岛渡轮码头等边境检查站安装了热扫描仪。

 

4. 菲律宾

 

12月14日,菲律宾卫生部(DOH)副部长埃里克·塔亚格表示,由于新冠病例的不断增加,首都区三家医院的新冠病床已经满负荷运营。12月19日,菲律宾卫生部部长贺博萨表示,尽管新冠病毒病例数量不断上升,但因该疾病而住院的人数仍未增加。据此前报道,该国新冠病例在一周内上升了50%。

 

对此,贺博萨建议公众,特别是高危群体,应尽可能佩戴口罩。与此同时,对于出现症状的民众可以每隔一天进行新冠快筛抗原检测。一旦检测呈阳性,就必须隔离至少五天,并在完成隔离后的十天内继续佩戴口罩。

 

除了东南亚国家,全球还有多个国家新冠感染人数在近期激增——根据12月9日美国最新发布的CDC新冠病毒变异株实时预报,JN.1在美国人群中的感染率预计将在12月9日升高至21.4%。截至11月中旬,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出现指数级增长,尤其在丹麦,该变异体病毒感染已经覆盖了50%人口。英国也声称,JN.1每周增长率预计为84.2%,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已知变异株。

 

新冠变异株JN.1在各国流行,对此,有不少网友开始担忧:会对国内正在经历的呼吸道感染高峰产生影响吗?是否会在我国引发新一轮流行?

 

专家称今冬仍需警惕新冠反弹,会加重呼吸道疾病感染潮吗?

 

12月24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根据12月11日至17日的监测结果,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呈现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研判预计,未来一周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仍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病原体也以流感病毒为主。

 

不过此前,国家疾控局发布的科普文章也指出,虽然当前JN.1变异株在我国流行水平极低,但后续受国际流行株和输入病例影响,不排除JN.1变异株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

 

那么是否会对国内正在经历的呼吸道感染高峰产生影响,以及是否会在我国引发新一轮流行呢?

 

在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看来,流感的防控已常态化,流感病毒的病原变异是阻止不了的,今年秋冬季流感的发病比前三年多了些。各地积极的防控也见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我国流感感染情况已呈现缓解的迹象,医院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和住院人数呈下降趋势。“我担心的是,这一波主要是流感,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但是根据新冠病毒以往的传播规律及流行特点,12月下旬和1月份,需要高度警惕新冠病毒重新来影响我们。当前,有些国家新冠的传播远比我们活跃。”姜庆五说,建议积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准备。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称,尽管JN.1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加,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JN.1的致病性增加。此外,去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原在我国一直处于共流行状态,目前我国居民普遍经历了2次甚至3次感染。已有研究数据表明,这样的感染经历能够使感染个体产生较强且广谱的针对奥密克戎不同亚突变株的中和抗体。

 

“JN.1未来在我国的流行可能会造成一个感染的小高峰,从而一定程度上加重医院的医疗负担,但是我们已有的经验和医疗资源是足以应付这种情况的,因此理论上JN.1不会对我国正在经历的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造成太大影响。”卢洪洲推测道。

 

钟南山:不主张长期戴口罩,除非……

 

12月22日下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到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院士查房活动,并与该医院联合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疑难病例讨论。

 

对于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的情况,钟南山认为,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常规原因,即天气燥骤冷后,鼻黏膜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病毒容易进入呼吸道。二是因为长期戴口罩也会使得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削弱了抵御疾病的能力。

 

“除非出现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则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钟南山说。

 

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江涛解释道,鼻黏膜作为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分泌抗体、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然而,长期佩戴口罩会使得鼻黏膜与外界的病原体和冷空气等环境因素隔离。这种隔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直接刺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对这些刺激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逐渐减弱。例如,当偶尔未佩戴口罩时,由于对外界各种病原体的局部抵抗能力的下降,个体可能会更容易遭到各种病原体的入侵。此外,长期依赖口罩也可能导致“免疫落差”现象。持续的病原体免疫刺激缺失,可能导致群体免疫水平的整体下滑,从而形成免疫状态的差异。

 

12月24日,针对钟南山这一倡导,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在会上表示,近期我国已出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指引聚焦了公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常见情形和场景,区分了疫情高发和常态化等不同的时期,针对重点机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分别提出了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不佩戴口罩等相应的分类建议,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了公众佩戴口罩,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彭质斌说,临近年底,人员流动增加,建议在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加强以下4个方面的防护措施

 

首先是在乘坐地铁、公交、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建议要科学佩戴口罩,并且要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做好在旅途中的个人防护。

 

第二,针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有严重的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公共场所,如果必须或者是确认必须要去的话,建议要科学佩戴口罩。

 

第三,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是出现相关症状者,建议暂缓出行,尽量避免感染其他人。

 

此外,对于举办大型聚集活动的单位或举办方,要落实通风、消杀、健康提示的责任,并且要关注和遵守当地的呼吸道疾病防控的信息和要求。

 

附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点击查看)

 

医脉通综合自国家疾控局、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内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