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GW 2023: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可能预测结直肠癌癌前病变
2023-10-24

导读


2023年10月,第31界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丹麦哥本哈根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UEGW是欧洲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GI会议。


大会上公布了一项为期 22 年的大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病变发生前长达 5 年的时间里,患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癌前病变的人群肠道微生物组与普通人群相比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病变和癌症的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这提示我们,肠道微生物可能会改进目前用于检测结直肠息肉的无创粪便测试,微生物组调节疗法可能在预防CRC方面发挥作用。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 (CRC) 由肠道内的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或锯齿状息肉)逐渐发展而来。切除这些病变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可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例如粪便免疫化学检测)会产生大量假阳性结果,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微生物组和癌前病变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是否可以预测CRC的未来发病。


研究方法


研究者将荷兰微生物组项目(一项包括 8,208人的大规模前瞻性人群研究)与荷兰全国病理学数据库联系起来,识别过去 50 年进行过结肠活检的病例,将肠道微生物组与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的详细组织学信息联系起来,包括相对于粪便取样何时检测到病变以及病变亚型、生长模式、大小、位置和异型增生的等级。


研究者对粪便取样前出现CRC癌前病变的个体(n=214,2000-2015 年)和在粪便取样后出现病变的个体(n= 305, 2015-2022年)进行了分析,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个体(n=202)和一般人群为对照组。使用多因素回归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法分析临床表型(例如病变的类型和大小)与微生物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性。通过使用宏基因组组装和装箱方法从宏基因组数据中重建其基因组,探索相关细菌物种的菌株概况和功能。


研究结果


粪便取样前,214人结肠镜检查发现了癌前病变(106例低级别异型增生,24例高级别异型增生,60例锯齿状息肉, 26例CRC);粪便取样后,305人发现癌前病变(149例低级别异型增生、78例高级别异型增生、52例锯齿状息肉,26例 CRC)。


采样后出现结肠病变的患者的微生物组多样性增加(FDR < 0.05),先前存在病变或后来发生病变以及不同病变类型(CRC、高级别异型增生、低级别异型增生、锯齿状息肉)患者之间的微生物组组成和功能有所不同(FDR < 0.05)。


毛螺菌科、罗氏菌属和真杆菌属的细菌种类与出现癌前病变有关,相关功能则涉及甲烷合成、需氧菌素、queuosine和黄素的生物合成以及赖氨酸的降解。微生物组组成对未来出现癌前病变和 CRC 有中等预测能力 (AUROC ~0.7)。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2015~2022 年发生CRC癌前病变的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与普通人群显著不同,这意味着肠道微生物组可能参与癌前病变和CRC的发生。肠道微生物可用于改进目前使用的结直肠息肉检测诊断方法,且微生物组调节疗法可能在预防CRC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Gut Microbiome Variations May Be Predictive of Precancerous Colonic Lesions, CRC - Medscape - Oct 18, 2023.

[2] UEG Week 2023 Abstract OP11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