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常见的、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的淋巴瘤,约占每年新诊断淋巴瘤病例的20%。FL患者的临床病程存在异质性,部分FL患者可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FL风险分层工具(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可通过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2009年-2016年于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确诊的FL患者的数据。纳入标准主要包括:确诊为1-2级或3A级FL;有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样本;接受了6个周期的免疫化疗(BR方案或R-CHOP方案)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主要排除标准包括:选择“观察和等待”;确诊为3B级FL;FL转化为DLBCL。高Ki-67指数定义为肿瘤滤泡内阳性染色的细胞≥30%。总生存期(OS)为从FL确诊至最后一次随访或死亡的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从FL确诊至疾病进展/转化的时间。
研究结果
患者临床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了90例FL患者。接受BR方案(BR组,
表1.所有患者的具体临床特征
淋巴瘤生物学指标与生存的关系
在所有患者中,52%的患者滤泡间CD10呈阳性;36%的患者滤泡间BCL6呈阳性。滤泡间CD10≥10%和滤泡间BCL6≥10%与患者的PFS和OS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65;p=0.69)。33%的患者滤泡内Ki-67指数高(≥30%)。滤泡内Ki-67指数≥30%与较长的PFS相关(p=0.036),但与OS没有显著相关性(P=0.33)。当依据Ki-67指数分层(<30%和≥30%)时,R-CHOP组中,与低Ki-67指数的患者相比,高Ki67指数的患者PFS更长(p=0.0014);BR组中,Ki-67指数与PFS和OS没有显著相关性;具体结果见图1。由于该研究样本量和终点事件数量的限制,研究者未进行多因素分析。
图1.依据Ki-67指数分层,两个治疗组患者的PFS(A)和OS(B)结果
对于FOXP1染色结果,阳性率<10%的患者占12.5%,阳性率为10%-29%的患者占12.5%,阳性率为30%-50%的患者占24%,阳性率>50%的患者占51%。FOXP1阳性率与PFS和OS的相关性不显著(p=0.91)。治疗前,36例患者接受了PET扫描,其中17例活检部位的标准化摄取值可评估。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UVmax和滤泡内Ki-67增殖指数之间存在弱至中度的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R=0.25;95%CI,−0.085,0.535;p=0.14)。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滤泡内高Ki-67增殖指数(≥30%)与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FL患者的良好PFS相关,但高Ki-67指数与接受BR方案治疗的FL患者的PFS并无显著相关性。此外,滤泡间CD10和BCL6阳性率以及FOXP1染色结果,与FL患者的PFS和OS无关。整体而言,该研究表明Ki-67增殖指数能够为FL患者提供一定的预后信息。
专家点评
孙秀华教授:FL是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1~2级和3A级的FL公认为惰性淋巴瘤,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目前各大指南推荐
孙秀华 教授
主任,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淋巴瘤骨髓瘤诊疗中心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防控与科普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靶向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淋巴细胞肿瘤-
及头颈部肿瘤医工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营养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
辽宁省免疫学会淋巴系统基础与临床免疫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 委员、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分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分会 委员、大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2005年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进修,2014年于美国MD Anderson进修,培养53名研究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