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1日在克莱门茨大学医院和帕克兰健康与医院系统中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所有iTTP患者。这些患者均存在
研究结果
回顾性队列
从2013年至2022年,8例患者接受了硼替佐米治疗,6例患者获得缓解。其中,5例患者因ADAMTS13复发预先接受了硼替佐米治疗,缓解率为60%(3/5)。
系统性综述
患者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前,既往接受治疗的中位数为3.5。86%患者在当前疾病状态下接受了硼替佐米治疗。除2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前均接受了PE、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硼替佐米主要用于治疗初始难治性疾病(n=24,67%)或复发/难治性疾病(n=7,19%)。治疗性干预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详见表1。
表1
26例(72%)患者在硼替佐米治疗的初始周期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所有患者(n=34)接受了剂量为1.3mg/m2或1mg/m2的硼替佐米,占比分别为56%和41%。硼替佐米的初始给药方式通常为皮下注射(69%)而非静脉注射(31%)。硼替佐米的中位累积剂量为5.2mg/m2(范围:4.0-10.4mg/m2;n=34)。硼替佐米的耐受性良好,13%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神经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症。4例患者对硼替佐米初始周期的缓解有限或没有获得缓解。这4例患者再次接受硼替佐米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尽管其中1例患者需要3个周期的硼替佐米治疗。4例患者再次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周期中位数为52天(范围:25-83天)。
有充足数据报告的患者(n=30)中,50%患者在疾病重叠期间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治疗(图1)。13例患者在完成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利妥昔单抗末次给药至硼替佐米首次给药的中位时间为35天(范围:4-131天)。对硼替佐米有临床缓解并且具有临床病程记录的患者中,85%(23/27)患者中位随访18个月(范围:1-99个月)时仍处于缓解状态。4例(15%)患者复发,中位时间为13个月(范围:5-20个月)。
图1
研究结论
研究显示,硼替佐米的耐受性良好,尤其在PE、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之后应用,具有较好的完全缓解率,并使患者获得持续缓解。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