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
SMPP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一般情况差、拒食或脱水征、
MP病原培养阳性可确认感染,但MP对培养要求高、培养时间长且敏感度低;MP抗原直接检测特异度高,敏感度较低;MP
SMPP病情重,病情发展时易对肺外器官产生影响,可出现神经、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等多系统功能受损。但MPP的早期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影像学表现则较肺部表现提前1~2周,故影像学检查可为MPP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住院成本、减少后遗症的目的。SMPP可遗留肺部结构异常,需影像学长期随访。现就SMPP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胸部X线平片
胸部X线平片是肺部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刘胜等研究显示,胸部X线诊断SMPP的准确率为72.00%,误诊率为28.00%。MPP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淋巴结肿大。SMPP病变类型与以斑片状或云絮状为主的轻症组不同,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X线胸片由于辐射剂量低、操作便捷,可作为SMPP合并肺不张患者随访观察肺不张吸收情况的检查工具。
49%的难治性MPP患者出院4周后仍遗留胸片异常。但目前有研究发现,仅利用
2.CT及CTA
2.1CT
CT较X线平片组织分辨力高,对病变细节显示清楚。胸部CT诊断SMPP的准确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胸部CT能早期反映MPP病理变化特点,对MPP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刘金荣等通过对SMPP和普通MPP的对比分析发现,肺部高度均匀实变影(范围超过2/3肺叶,CT值>40HU)为SMPP的判断指标(OR=2.66,P=0.012),同时95%以上的SMPP伴胸腔积液,普通MPP仅约5%。
另有研究显示,SMPP胸部CT特征表现是大片状实变影,伴肺坏死、肺不张、胸腔积液,而散在小斑片状影及支气管壁增厚等间质性改变较少。普通MPP以间质性病变为主,而SMPP出现肺部大片实变后可能掩盖间质性病变。SMPP患者若胸部CT提示非右肺上叶均一致密实变影合并胸腔积液,且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应注意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及时完善
SMPP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微血栓阻塞肺内小血管,引起肺实质缺血、坏死,形成脓肿,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腔,称为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ycoplasmanecrotizing pneumonia,MPNP),可遗留后遗症,危害性较大,CT主要表现为肺叶实变、空腔等。Zhou等研究发现,CT值可作为MPP合并大片肺部病变患者MPNP的早期预测指标,ROC曲线显示,最佳临界值为36.43HU,CT值的AUC为0.754、敏感度为0.792、特异度为0.798。
SMPP治疗前胸部CT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是发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之一,SMPP合并胸腔积液可遗留节段性肺不张,同时可合并支气管扩张及局限性气体潴留。而SMPP合并肺不张者在出院后1~1.4年约63.9%仍遗留肺部结构异常,其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病率为25%(9/36)。
SMPP后存在肺部结构异常具有普遍性,出院时约83.2%的肺内病变吸收不明显或部分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重症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动态监测并长期随访。CT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大,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增强扫描肺实变内出现无强化区可作为MPNP的诊断依据。
儿童MPNP急性期常伴胸腔积液,增强扫描表现为在肺间质浸润的基础上发生肺实变内地图样散在分布无壁强化减低区,囊性空腔征出现时提示MPNP的概率更大。相较于
2.2CTA
CTA将CT增强扫描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及病变和血管关系的显示有重要价值。血管并发症是SMPP的严重并发症,危险性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Liu等研究发现,伴肺实变(>2/3肺叶)的SMPP是血栓形成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肺血管是最常受累的部位,血栓栓塞最常见于颅内血管。
目前,CTA是评价儿童SMPP致血管栓塞的首选检查技术。该检查可明确肺部感染情况及栓塞的部位、程度及数量,使用双能谱CT可减少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Yang等发现,在双能谱CTPA中,MSCT图像可量化肺栓塞的肺血流量,碘基物质分解图像可定量显示肺栓塞实变内或外的肺血流,血流灌注缺损有助于检测小血栓和量化栓塞程度,对于评估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3.MRI
目前MRI在肺部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有研究表明,MRI对儿童MPP胸膜反应的检出率为100%。SMPP的肺实变T2WI呈稍高信号,坏死灶T2WI呈稍高、高及等信号;DWI图像上肺实变及坏死灶均呈稍高信号,难以鉴别。肺实变ADC值高于坏死病变,ROC曲线显示ADC值鉴别肺实变与坏死的最佳截断点为1.31×10-3mm2/s,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0.0%。
4.放射组学
影像组学指基于影像学图像提取病变的形状、强度、纹理和小波等特征,并转换为高维度可量化的定量特征数据以进一步反映病变的生物学信息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为诊断疾病、预后评估和预测疗效等提供相关信息。其概念由荷兰学者Lambin于2012年提出。
随着医学影像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影像组学的出现和发展,学者们开始探索将影像组学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王燕领应用放射组学模型鉴别肺炎和急性百草枯肺损伤,提示影像组学可能具有鉴别肺部感染性病变的潜力。文献报道,影像组学可有效鉴别不同病原菌所致肺炎,在肺炎严重程度的分级及预后评估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Zhang等利用基于人工智能和低剂量胸部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分别构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非典型肺炎模型以鉴别不同感染。Li等研究显示,结合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建立放射组学-临床回归模型对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优于单纯放射组学模型。MPNP是SMPP的严重并发症,CT增强扫描是目前主要检查手段,但考虑到辐射剂量的原因,其在儿童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而非增强CT放射组学模型相较于普通CT平扫可更早期识别儿童MPNP,同时相较于CT增强扫描可减少辐射暴露。影像组学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条件下,可更多展示肺部图像,其在SMPP中的作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之,影像学检查可为SMPP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评估病情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但目前X线平片多用于肺炎的筛查,对于不同病原菌所致肺炎的鉴别尚欠缺;CT对于肺部纹理结构显示更清晰,可进行病原菌的鉴别,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CT增强扫描及CTA可进一步评估并发症;MRI在SMPP中的应用现阶段研究尚不足,但MRI无辐射,在应用中具有优势;影像组学是一种可量化、更精确的辅助诊断方法,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对SMPP的诊断效能,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来源:喻文清,陈欣,王浩入,何玲.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2,20(05):494-496+50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