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愈记】不明原因黄疸cHL,如何“妙手回春”?
2023-08-09

640 (3).jpg


导读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临床常以淋巴结肿大起病,部分存在肝脏受累,可能为局灶或弥漫浸润。但cHL合并肝功能异常并不一定是肿瘤浸润引起,若不及时明确原因并治疗将影响整体治疗进程。本次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大利教授和高然教授分享一例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cHL的诊治过程,并分析BV在cHL中的治疗地位。


专家简介


图片1.png

蔡大利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负责人,CAR-T治疗组成员 

2000获得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同年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从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耐药以及微小病的研究 

多篇文章发表于BLOOD杂志上

2008-2009年在德国同一所大学医学院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血液系统疾病,专注于微小残留病特点的研究和移植后免疫治疗的个体化策略

分别4次获得沈阳市、辽宁省以及省卫生厅的各级奖项

兼任辽宁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



640 (4).jpg

高然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辽宁省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免疫学会老年免疫分会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淋巴瘤分会委员

PMOC第一肿瘤协作组(血液专业)委员 

淋巴瘤及头颈部肿瘤医工融合专委会委员



病例分享


01病例介绍


女性,34岁。


02现病史


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由于处于哺乳期,未系统就诊,自服塞来昔布2片 每日一次×17天,外用扶他林软膏。半个月前患者自觉尿色加深,未在意。1周前患者出现周身皮肤黄染、瘙痒,伴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提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对症保肝降黄等药物治疗略缓解,当时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3天前(2022.04)由我院急诊收入消化科住院诊治。


03体格检查


心肺无殊,左颈部可触及2.0×1.0cm肿大淋巴结。


04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TBIL 146.2μmol/L,DBIL 113.2μmol/L,AST 87u/L,ALT 123u/L,ALP 997u/L,GGT 306u/L,LDH 525u/L,ALB 25.4g/L,TG 7.88μmol/L。


血常规:WBC 6.94×109/L,NE 4.33×109/L,Hb 106g/L,Plt 329×109/L。


风湿免疫相关:ANA3 抗SS-A +++,风湿抗体系列 ANA1:100核颗粒型,抗SSA ++,SSA IgG定量 95.9u/ml。


自免肝抗体:抗核抗体+核颗粒型,胞浆纤维型。


免疫球蛋白正常,IgG 15g/L,补体C3 2.02g/L, 总IgE 1118iu/ml。


病毒相关:EB病毒核酸1.19×103/copies,CMV核酸阴性。肝炎、梅毒、HIV均阴性。


05影像学检查


外院胸腹CT:纵膈淋巴结显示,颈部及前纵膈结节;骨质改变,T12、L1椎体及附件异常信号;脾大,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胃窦壁增厚。


外院浅表淋巴结超声: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有者结构不清(左侧2.4×1.4cm)。


我院急诊胆胰管MR水成像(MRCP):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脏多发异常信号,脾脏多发异常信号,肝门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胸腰椎信号异常,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肺CT:前纵隔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范围约3.0×1.3cm,边界欠清晰,平扫CT值约为30HU,增强扫描可见强化。T12、L1椎体骨质密度不均匀增浓。


全腹增强CT:肝脏多发低密度结节,肝脏小囊肿。脾大,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腹膜后、肝门区及脾门多发淋巴结肿大。


PET-CT:(1)多发淋巴结影,代谢增高,左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双侧胸小肌下(SUVmax=17.9)纵膈内、胸骨旁(SUVmax=5.8),膈上、胃小弯侧、肝门区、盆腔内、腹膜后(SUVmax=13.0)(2)脾脏代谢不均匀增高,内侧软组织影(SUVmax=21.3)(3)骨骼及骨髓代谢增高影,L1为著(SUVmax=15.8)(4)肝脏多发代谢增高影,恶性病变累及不除外(SUVmax=4.5)。


640 (4).png

PET-CT结果


06病理检查


颈部淋巴结病理:cHL,考虑为结节硬化型。


免疫组化结果:CD3(T细胞+),Bcl-6(+),MUM1(+),CD15(散在+),CD30(大细胞+),Ki-67(50%),BOB.1(散在+),OCT2(B细胞+),CD20(B细胞+),Pax-(B细胞+),Bcl-2(+),CD21(FDC+),CD10(局部+),CXCL-13(+),PD-1(-),Cyclin D1(血管内皮+)


分子病理结果:EBV(-)


640 (5).png

病理结果


07诊断


cHL(结节硬化型)IV期 IPS评分4分 胆汁淤积性肝病


08治疗经过


2022.05 考虑黄疸原因为cHL受累,予以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ABVD)方案化疗。第1周期治疗后黄疸未见好转,与肿瘤相关黄疸不符,MDT讨论之后予以完善肝脏病理提示,肝内胆汁淤积,伴胆管消失综合征,符合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为难治患者,予以改ABVD+维布妥昔单抗(BV)治疗。


2022.08 复查PET-CT提示完全缓解,调整为AVD+BV治疗,继续予以熊去氧胆酸口服,甲泼尼龙减量,后胆红素恢复正常。


结合该病例,蔡大利教授分析了cHL的治疗策略和进展,及BV在cHL的应用前景。


cHL治疗策略


cHL患者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根据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目的是为了利用强度最小的方案达到最佳的疗效,I~II期低危患者推荐接受化疗,治愈率较高,I~II期高危患者及III~IV期患者化疗疗效较差,推荐加用新药联合治疗,并建议尽早加用新药治疗以获得最大的疗效,减少复发风险。如本例患者合并有黄疸,最终确定为胆管消失综合征,接受BV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后,病灶完全缓解,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


BV,生存困境的破解者


BV是最早成功开发的CD30靶向ADC药物。该药物结构为CD30单克隆抗体与MMAE微管蛋白抑制剂偶联,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CD30抗原,该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后,通过蛋白酶降解释放MMAE,破坏细胞内微管网络,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引起肿瘤细胞凋亡。CSCO淋巴瘤指南(2023版)在复发或难治性(R/R)cHL治疗领域,对于不符合移植的患者将BV从II级推荐提升至I级推荐[1],充分说明BV在R/R cHL治疗中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中心在R/R cHL患者中也有应用BV联合方案治疗的经验,发现联合方案疗效佳,并且可使患者获得持久缓解。同时,有证据显示,对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且移植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BV持续治疗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


新药联合方案,治疗的引领者


ASCT因其在cHL患者中的疗效,成为cHL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ASCT治疗中的大剂量化疗会使部分患者面临较差的生活质量,甚至失去生育能力,尤其给育龄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所以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需要考虑患者的治疗疗效,也要考虑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


新药或新方案的出现,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CAR-T治疗等,有望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确保可控的安全性,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被最大程度保障,期待未来有更多如BV的新药出现,为cHL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APROM/CN/ADCE/1140 2023年8月


640 (6).png

维布妥昔单抗简明处方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3[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