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类少见的惰性
重点内容:
随着血液肿瘤领域的不断发展,BTKi等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已逐渐成为B细胞恶性肿瘤如WM治疗的优选方案;
柳叶刀子刊研究结果显示,奥布替尼治疗R/R WM可实现迅速缓解,且缓解更持久、缓解程度更高;
同时,奥布替尼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非预期毒性。
纵观领域发展,BTKi已逐渐成为WM治疗的优选方案
MYD88和CXCR4突变通常参与WM的发生,约90%~95%的WM患者携带MYD88L265P突变,该突变不仅对诊断至关重要,而且对WM具有预后意义;CXCR4 WHIM体细胞突变则参与WM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其中CXCR4 S338X最常见。WM中MYD88和CXCR4突变促进了相应的药物开发,包括BTK抑制剂。
随着血液领域的不断发展,BTK抑制剂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的WM优选方案2,3。奥布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BTKi。其对BTK具有高效抑制作用(IC50:1.6nM),而对其他酪氨酸激酶的脱靶抑制作用显著较低,与其他BTKi相比,新一代BTKi奥布替尼表现出高选择性,最新相关研究数据也已在柳叶刀子刊上正式发表。高激酶选择性、持续的BTK靶点结合率、强效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支持将奥布替尼作为B细胞恶性肿瘤(如WM)的替代治疗选择。
图1.NCCN指南推荐BTKi作为WM的优选方案(2023.v1)
快速持续缓解,新一代BTKi奥布替尼疗效出色
本研究在中国15家医院筛选了66例成年R/R WM患者,排除19例患者后,最终入组47例患者。中位年龄63岁,男性为主(85.1%)。所有R/R WM患者既往均接受过至少一种抗癌治疗,包括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6.4个月时,意向治疗(ITT)人群的MRR高达80.9%,VGPR率达到21.3%(IRC评估),总缓解率(ORR)为89.4%,97.9%的患者达到疾病控制。至首次主要缓解的中位时间为2.0个月,12个月时的MRR为81.5%。至首次微小缓解的中位时间仅1.9个月,12个月时的ORR为90.3%。主要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尚未达到,12个月时的持续MRR为91.6%。患者血清IgM相对于基线值(中位数30.3g/L)显著降低80.4%。在中位2个周期时血红蛋白快速升高,87.2%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中位102.0g/L)改善,中位最大改善为33.0g/L。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12个月PFS率达89.4%,12个月OS率高达93.6%。亚组分析显示,在预先指定的亚组中疗效一致4。
图2.主要缓解率结果(MRR)
不良事件轻微,新一代BTKi奥布替尼安全性良好
奥布替尼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多为1~2级,且不需要额外治疗。随访过程中,治疗不良事件相关停药率仅6.4%,且未观察到非预期毒性。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和鼻咽炎)是预期事件且大部分为轻至中度,此外大出血、
图3.治疗期间不良事件汇总
整体来看,新一代BTKi奥布替尼在R/R WM患者中显示出深度且持久的缓解和良好的安全性,其单药及联合方案的探索,在未来优化临床WM诊疗实践的进程中充满潜力。目前奥布替尼已经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等多种B细胞淋巴瘤中获批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新一代BTKi奥布替尼一定可以给血液领域带来更多的惊喜!
曹欣欣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细胞疾病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要专业方向:浆细胞、组织细胞肿瘤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