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注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07-04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作者:冯钤,曾琪,李小林,南昌大学医学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颌面外科,江西省颌面整形与再造重点实验室


腋臭又称狐臭,是臭汗症局限在腋部的疾病,由于腋下大汗腺数量较多或分泌异常,导致汗液聚集于腋窝,被皮肤表面附着的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特殊的刺鼻性异味。据报道,全球总体患病率为1%~3%[1-2],中国汉族人群腋臭的发病率约为4.56%[3]。女性患者多发,运动后或夏季尤为明显,有遗传性及家族史,可影响患者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注射治疗较手术治疗患者接受度更高,现就腋臭的注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腋臭发病机制


目前,广泛认可的腋臭发生机制为腋下大汗腺分泌的腋臭前体物质E-3-甲基-2-己烯酸(E-3-methyl-2-hexenoicacid,E-3M2H)[ 4]被大汗腺分泌结合蛋白(apocrine secretionodor binding protein,ASOB)运输后分泌至大汗腺管腔,通过汗腺导管运输到皮肤表面,被附着于腋窝处的细菌分解,从而发出刺鼻性异味。


腋下大汗腺中存在雄激素受体,大汗腺分泌结合蛋白ASOB2受性激素调控,故青春期性激素水平骤然升高,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启动基因调控使ASOB2在细胞质中表达增多,导致腋臭多出现在青春期[5-6]。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水平上升及日常活动增加,腋下异味逐渐浓烈;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出现腋臭后倍受其困扰,此时正值与外界接触最频繁的时期,腋臭影响日常人际交往,甚至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2腋臭注射治疗的优势


针对腋臭的治疗,包括无创治疗和有创治疗,无创治疗主要以抑制腋下大汗腺分泌、保持腋下干燥、清洁并辅以外用药物为主。其中外用药物包括α受体阻断剂、止汗剂、中药、抑菌药物硝酸银等,虽有一定疗效,但作用时间短,需要患者有较强的依从性。目前临床上还是以破坏腋部大汗腺的有创治疗为主,包括微创手术(腔镜下大汗腺精准切除术、小切口可视下大汗腺切除术、小切口搔刮术等)、腋毛区梭状皮肤切除术、激光治疗与注射治疗等。


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大汗腺甚至是大汗腺分布的区域;激光治疗主要是以热效应对一定深度的皮下大汗腺进行破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刘娜等[7]采用小切口可视下大汗腺切除术,术后存在切口裂开、血肿、感染、瘢痕增生等并发症,总发生率高达13.33%。腋臭手术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术后护理及恢复期至少需要2周,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接受度不高;激光治疗对于对大汗腺缺乏特异性,治疗能量难以精准选择到达大汗腺的深度,并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有热损伤的可能,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复发率较高,因而限制了其应用[8]。


腋臭的注射治疗通过对腋下大汗腺分布区域注射药物,使大汗腺萎缩或者坏死,注射层次为大汗腺所在的腋部真皮深层与皮下脂肪组织交界处,位于表皮下1.7~3.7 mm[9]。其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第2天即可恢复正常学习工作,术后不良反应较腋臭手术治疗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10]。


3腋臭注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3.1硬化坏死剂腋臭的局部注射治疗国内早在1959年(周志海)就有文献记录,将无水乙醇阿托品普鲁卡因混合注入腋窝皮肤,通过致皮下组织坏死,从而破坏大汗腺,但存在严重疼痛及皮下脂肪液化的不良反应。随后我国学者使用脲素、明矾甘油、石碳酸等硬化剂注射治疗腋臭,其机制使皮下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使大汗腺萎缩纤维化,但后期多数文献报道,发生局部硬结及局部皮肤坏死的不良反应(王修忠等,1981年;纪清顺,1982年;顾毓倩,1983年)。复方中成药消痔灵,内含明矾、五倍子等成分,是一种中药硬化剂,注入皮下组织后可引起皮下组织纤维化进而使周围组织萎缩,临床上常用于痔疮的治疗,并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近年临床研究发现,将消痔灵注射入腋窝真皮深层及浅筋膜,通过无菌性的致炎作用使腋窝大汗腺萎缩变形,在治疗腋臭上有一定疗效[11-12]。有文献[13-15]报道,治疗痔疮仍存在硬结狭窄、坏死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治疗腋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缺乏系统评价。


3.2 A型肉毒毒素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腋臭主要是通过裂解突触前膜的突触相关蛋白SNAP25,而使骨骼肌的肌力减弱,这一作用阻断了运动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16]。从而减少神经对汗腺的控制,使汗腺分泌减少,从而减少腋臭前体物质的产生,进而减轻患者腋臭症状。


国内外多名学者的临床研究[17-18]证实,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患者术后腋臭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手术治疗低,患者接受程度及依从性均高于手术治疗。但A型肉毒毒素的阻断作用不影响乙酰胆碱的产生,经过机体代谢生长后,产生新的神经接头和轴突代替了受阻断作用而无功能的神经肌肉接头,又重新恢复了神经对汗腺的控制作用。有研究[19]发现,A型肉毒毒素不能使腺体完全萎缩,其疗效仅维持6~12个月,需要多次注射。国内学者[20]通过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复发性腋臭长期疗效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次规律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降低腋臭复发率。对于轻中度腋臭患者,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21]。


3.3中成药芍倍注射液一种以芍药苷、没食子酸为主要成分的纯中药注射液。不同于传统坏死剂与硬化剂,芍倍注射液是一种软化萎缩剂,在治疗内痔上有明显疗效,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22-24]。有学者[25]通过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发现芍药苷可抑制汗腺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自噬和ROS的生成。有研究[26]表明,腋臭患者在经过芍倍注射液单次治疗后即可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少数需接受二次注射治疗的患者也获得了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国内仅1例腋臭芍倍注射术后脂膜炎的报道[26-27]。但在腋臭的治疗中,尚缺乏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及系统评价。


4总结


腋臭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腋下大汗腺数量或分泌异常,导致汗液聚集于腋窝,被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异味,运动后或夏季尤为明显,可影响人际交往,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腋臭手术治疗效果可靠,但存在恢复期较长,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多等问题,导致患者接受度较低。注射疗法因方便、快捷、创伤较小等优点被大多数患者接受,但其治疗效果较手术治疗差,需多次注射,且存在脂膜炎、皮肤硬结、复发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腋臭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究,中成药物的临床实验不断增加,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的中成药物注射治疗可能成为未来腋臭治疗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略。


来源:冯钤,曾琪,李小林.腋臭注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3,34(05):317-31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