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与姑息治疗已经成为肿瘤规范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交流国内外临床肿瘤支持与姑息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推动我国支持与姑息治疗学科的健康迅速发展,第六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于2023年6月15~17日在合肥市召开。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大会主席、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为我们分享胆道恶性肿瘤的诊疗进展以及支持治疗的发展前景。
医脉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想请您介绍一下胆道肿瘤的诊疗现状以及其治疗难点有哪些?
秦叔逵教授:胆道肿瘤(BTC)是来源于胆管及胆囊上皮的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内
医脉通:随着对胆道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胆道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已逐渐为学者熟悉。请问哪些靶点和相关药物治疗胆道肿瘤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秦叔逵教授:不同解剖部位的BT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不一致,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中,肝内胆管癌具有特殊性,约一半的患者会发生基因特异性改变,比如FGFR2融合/重排的基因改变几乎仅发生在肝内胆管癌中,而其他基因变异包括IDH-1、HER2及NTRK等;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主要是p53和KRAS基因突变。随着对BTC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针对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已经研发上市了一系列药物。比如,FGFR1/ 2/3抑制剂
医脉通:有人说KEYNOTE-966和TOPAZ-1研究的成功标志着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您如何看待免疫治疗在胆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免疫治疗将为胆道肿瘤的临床诊疗带来哪些改变?
秦叔逵教授:KEYNOTE-966和TOPAZ-1研究是两项划时代的临床试验。TOPAZ-1研究旨在评估
目前BTC的治疗可从两方面着手:对于具有特异性分子靶标改变的BTC患者,应以靶向治疗为主,而无特异性分子靶标改变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免疫联合化疗。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BTC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深入研究以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同时,评估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行性;另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对于具有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的BTC患者已初表现出治疗潜力,相关研究正在积极开展。
医脉通:您对我国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秦叔逵教授:过去,我们习惯性把支持与康复治疗称之为姑息治疗,而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称为舒缓治疗,而现在更常称为支持治疗(Supportive Care)。支持与康复治疗应该贯穿肿瘤治疗的全程,不仅仅是中晚期癌症患者需要支持治疗,改善疼痛、恶心呕吐以及营养不良等等症状,即使早期癌症患者也需要营养等支持治疗,促进康复,防止术后复发转移。其次,支持治疗也应是全方位的治疗,包含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精神和康复等多个层面。再者,涉及不同的专业,强调需要多学科协作。此外,支持治疗也需要与时俱进,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愈发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生活质量与支持治疗更是息息相关。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往往伴有某些不良反应,我们应该设法把疗效发挥到极致,同时把毒性降到最低,这是支持治疗努力的方向。希望广大临床医生高度重视,不仅仅关注直接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加强对支持治疗在抗肿瘤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乃至治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