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是指B淋巴细胞和
医脉通:MGRS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的一组肾脏疾病,首先请您介绍下MGRS及其分类。
庄俊玲教授:MGRS由国际肾脏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工作组(IKMG)于2012年首次提出,排除淋巴增殖性肿瘤。2019年IKMG更新MGRS定义,如果B细胞或浆细胞肿瘤出现M蛋白相关肾病,肿瘤或血液问题暂不需要治疗,也被划在MGRS的范畴当中。所以MGRS和肿瘤性疾病有一定交叉,但整体定位和结局好于肿瘤性疾病。此外,2022年WHO第5版更新的浆细胞肿瘤和副蛋白相关疾病的分类将MGRS新增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中。
MGRS主要疾病有11种,可以根据M蛋白对肾脏的损害类型以及损害部位进行分类。从肾损害类型来看,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直接损害中M蛋白沉积物分为有结构和无结构两类,有结构的物质又分为纤维类沉积物、包涵体/结晶类沉积物和微管类沉积物。纤维类以淀粉样变为代表,也是MGRS中比例最高的一种疾病,微管类疾病包括冷球蛋白血症等,包涵体/结晶类疾病包括轻链近端肾小管病(LCPT)等;无结构的物质疾病包括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等。间接损害是指肾脏活检组织中检测不到M蛋白成分,主要包括C3肾小球肾病和血栓性微血管病(TMA)。例如,
从肾损害部位来看,主要集中在肾小球、血管和近端肾小管,以肾小球损害的疾病主要包括淀粉样变、MIDD、C3肾小球肾病等,血管损害的疾病包括淀粉样变、MIDD、冷球蛋白血症等,近端肾小管病包括LCPT(范可尼综合征)等。
医脉通:关于MGRS的治疗您有哪些经验分享?随着近年来新药研发加速,MGRS治疗发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庄俊玲教授:由于MGRS不属于肿瘤性疾病,既往对MGRS是否需要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但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 对MGRS患者需要治疗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MGRS对肾脏的损害可以表现为
近年来,学者们对治疗浆细胞病或B细胞淋巴瘤的新药,尤其是免疫治疗在MGRS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CD38单抗已被美国FDA获批用于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在临床中,对于对
医脉通:在临床工作中,血液科在诊治MGRS时应该如何与病理科、肾内科和其他科室合作?您对MGRS诊治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
庄俊玲教授:肾脏病理是诊断MGRS的金标准,此外,M蛋白谱系疾病相关的器官损害除肾脏外,还包括神经、皮肤、心脏等,所以需要血液科医生和肾内科、病理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医生来进行多学科协作(MDT)诊疗。
目前,我们对MGRS这一组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M蛋白血症检出率升高,合并肾损害的情况也更为普遍。因此,建议积极进行肾脏活检以明确肾损害是否由M蛋白直接或间接引起,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另外,MGRS的预后和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预后不同,从有限的报道来看,与MGUS相比,MGRS的肿瘤转化率更高,临床生存结局更差,因此,需要密切监测MGRS患者。呼吁多中心建成大的MGRS队列,进行规律诊治和随访,我认为这是改善患者生存非常有效的策略。最后,近些年浆细胞疾病和B细胞疾病领域有众多新药问世,期待未来这些新药能够应用到MGRS的治疗中。
庄俊玲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
美国MD Anderson骨髓瘤/淋巴瘤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访问学者
亚洲骨髓瘤工作组(AMN)委员
北京围手术期学委会血液专委会副主委
北京血液学会青委副主委
Blood等中英文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基金等
《Leukemia Research》、《中华内科杂志》、《协和医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优秀审稿人
Document Number: MAT-CN-231515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