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愈发得到重视。FCR方案的出现改善了CLL患者的生存,但CLL治疗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新药时代,随着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的加入,CLL的治疗和预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23年4月14日-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朱华渊教授接受采访,谈谈我国CLL的诊疗进展。
医脉通:对于CLL来说,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治疗,一部分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患者在观察或复查过程中出现了治疗指征,就应立刻启动治疗。首先,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CLL的治疗指征有哪些?
朱华渊教授:CLL的治疗指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疾病的增长速度、肿瘤负荷以及是否侵犯到脏器,如淋巴细胞的增长速度(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如2个月内淋巴细胞增多>50%,或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6个月可作为治疗指征,但如果初始淋巴细胞<30×109/L,不能单凭LDT作为治疗指征)、淋巴结大小(巨块型淋巴结肿大[如最长直径>10cm]或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巨脾(如左肋缘下>6cm)或有症状的脾肿大。如果患者出现
医脉通: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打破了CLL治疗的格局,给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获益,但有部分患者会出现BTK抑制剂耐药,对于这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哪些靶向药物?
朱华渊教授:随着BTK抑制剂在国内的上市,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出现一部分BTK抑制剂耐药的CLL患者。对于BTK抑制剂耐药患者的治疗选择,在可及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包括BCL-2抑制剂以及可逆性非共价BTK抑制剂等的相关临床试验。而临床上目前也有其他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BCL-2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
医脉通:您认为MRD检测对CLL的临床诊疗以及预后评估有何意义?
朱华渊教授:MRD的概念已经更迭了两三个时代。在化学免疫治疗时代,MRD阴性提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延长;到了靶向治疗时代,由于能够达到MRD阴性的患者比例相对较少,因此临床上对于MRD检测的重视程度较低;随着目前对于CLL的新药联合下的有限疗程治疗的探索,MRD检测又再次被提起。不管是化学免疫治疗时代,还是新药时代下的有限疗程治疗,MRD阴性都与患者PFS的延长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特殊治疗背景下,临床上可以进行MRD检测。
MRD检测的手段有很多,包括流式细胞术、二代基因测序等。目前对于MRD的定义以及MRD对于临床诊疗的指导等,都有很多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探索,特别是在MRD指导下停药或判断治疗时长方面,未来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医脉通:除了靶向治疗,您认为CLL领域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药或新疗法?
朱华渊教授:目前对于初治CLL以及复发/难治性CLL,BTK抑制剂都是最被推荐的一类药物。随着BCL-2抑制剂在国内研发的深入以及适应症的获批,BCL-2抑制剂在CLL治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也已经在欧盟获批。此外,PI3K抑制剂治疗CLL也有一定的应用空间,可逆性非共价BTK抑制剂、BTK降解剂、PKC-β抑制剂以及靶向ROR1的单克隆抗体等,都是在CLL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些新药。在免疫治疗方面,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CLL患者中展现出了出色的疗效。期待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可以为CLL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多指导。
朱华渊 教授
医学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及抗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及骨髓瘤学组秘书
江苏省第16批“六大高峰人才”
2011年-201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琳医学院暨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16年7月-2017年7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博士后。临床工作十余年,熟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20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