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尚,陈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SCH)是指绒毛膜和子宫壁之间出现了血液聚集,主要通过超声发现,发病率为0.46%~48%[1-2] 。目前,SCH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较少,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其可能与异常胎盘形成和植入、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SCH作为妊娠期特有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存在争议。研究显示,SCH可增加子痫前期[3] 、小于胎龄儿[3] 、流产[4] 、
1发病机制
滋养细胞侵袭螺旋动脉在正常胎盘形成中具有关键作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浅层滋养细胞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致使血管脆性增加,可导致SCH。Bail等[9] 提出自身抗体阳性可能是SCH的病因,自身抗体会增加血小板聚集的倾向,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炎,形成SCH。近期一项研究显示[10] ,SCH组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抗核抗体和
为天然的抗凝物,在机体抗凝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关于SCH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胎盘发育异常、自身免疫和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其中。
2危险因素
辅助生殖孕妇的SCH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冻胚移植和囊胚移植增加SCH的风险[1] 。囊胚移植需更长体外培养时间,这可能导致胎盘发育异常,促进SCH形成。有证据显示,人工周期内膜准备方案[13] 和移植发育较差的囊胚滋养层细胞(B或C级)[14] 显著增加SCH的发生风险。近期一项病例对照研究[15] 发现,鲜胚移植、
3 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血肿大小的分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目前血肿大小的分类方法主要有4种:(1)根据超声图像主观把血肿分为“小”、“中”和“大”三级。(2)超声探测血肿三条径线长度,利用相关公式计算血肿体积大小,然后划分等级。(3)根据血肿和孕囊的体积或最大直径比值划分等级。(4)根据超声计算血肿环绕孕囊周长的百分比划分等级。尽管血肿分级方法不同,但以往研究得出的结果部分类似,并且存在争议。
有研究认为,血肿大小与妊娠结局无关[3,5-7] ,有研究则认为轻度血肿几乎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中度和重度血肿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随着血肿的增大而增加[18-22] ,主要是流产风险增加。目前描述血肿大小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不同临床医生可能使用不同方法,这可能会给SCH孕妇产检过程中带来一定困扰。为此,Heller等[21] 回顾分析434例SCH患者的超声图像,分别探索上述四种血肿大小分类方法和早期流产的相关性。由于血肿形状不规则,血肿体积误差较大,文章并没有对方法二的研究结果进行描述,对其余3种分级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按血肿与孕囊直径比值划分血肿大小(≤10%,11%~25%,26%~50%和>50%),与早期流产显著相关(P<0.001),而采用超声图像主观分类和血肿环绕孕囊周长百分比分类法均与早期流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ROC曲线也显示血肿和孕囊直径比值(AUC=0.660)分类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AUC=0.556,0.603)。
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的分类方法是血肿大小相对于孕囊大小的百分比。Sauerbrei等[20] 利用球体积公式估算血肿和孕囊的体积,发现两者比值超过0.4时
3.1血肿发生和持续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SCH发生时间可能与妊娠结局有关。Heller等[21] 发现,SCH发生在孕8周之前,流产风险为17.3%,而孕8周后,风险降至3.6%。
近期一项包括815例SCH孕妇的回顾性研究[25] 结果显示,与孕10周后相比,孕6~7周(RR=2.33,95%CI为1.28~4.23)和孕6周之前(RR=4.18,95%CI为2.30~7.58)发生SCH者的流产风险显著增加。由此可见,SCH出现时间越早,流产风险可能越高。
Hashem等[26] 对40例SCH孕妇随访,发现血肿在距首次确诊(6~14周)50d左右全部消退。另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10] ,大多数SCH(96.25%)在妊娠20周前被吸收。上述这些研究并未探索血肿持续时间和妊娠结局的关系。Naert等[6] 对2172例单胎孕妇回顾分析,其中389例(17.9%)孕妇发生SCH,90.7%SCH会在妊娠中期消退,血肿持续到妊娠中期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无关,但该研究中SCH持续至妊娠中期的孕妇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多数研究表明,SCH多在妊娠中期消退,在孕期SCH持续存在可能影响孕妇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母婴安全。目前,SCH持续时间及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较少,还需更多和更大样本的研究探索,为SCH孕妇的孕期监测和咨询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3.2 SCH伴随临床症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SCH在妊娠早期最常见症状是阴道流血[22,24,27-28] ,但仅有少量研究描述了SCH伴随阴道出血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Aki等[27] 将56例伴有阴道出血的SCH孕妇按阴道
3.3不同妊娠合并症伴随的SCH及其妊娠结局目前,SCH的临床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人群多为健康孕妇,对于伴有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孕妇的研究较少。Li等[10] 纳入SCH97例,发现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阴性组,而早产、剖宫产和流产等妊娠结局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性流产和SCH可能都存在自身免疫,复发性流产孕妇可能更易出现SCH。Fu等[33] 纳入274例复发性流产孕妇,49例(17.9%)发生了SCH,SCH组的易栓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CH组(38.8%vs 24.4%,P=0.041),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此外,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和SCH可能都伴随胎盘发育异常,子痫前期和胎盘早剥孕妇的SCH发生风险可能增加。一些回顾性研究[6,23,25] 显示,子痫前期孕妇的SCH发生率为1.8%~14.5%,胎盘早剥孕妇的SCH发生率为2.1%~25%,但这些研究并未描述SCH对这些人群妊娠结局的影响。综上,SCH可能对伴有其他妊娠并发症孕妇的妊娠结局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这部分孕妇应密切监测和关注,这也需更多相关的临床研究探索。
4诊断和治疗
SCH主要通过超声诊断,表现为绒毛膜和子宫壁之间的新月形、无回声或透亮回声区。核磁共振检查也可诊断SCH,但在妊娠早期应用较少。其要与胎盘前血肿、胎盘内血肿、胎盘后血肿、胎盘边缘血肿和绒毛膜下血管瘤等鉴别。
目前,SCH的治疗缺乏循证医学数据,尚无相关指南。SCH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为
Truong等[32] 发现,在不孕症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增加SCH的发生风险,而Fu等[33] 发现孕妇确诊SCH后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并不影响SCH持续时间和活产率。SCH患者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尽管多项研究表明血肿大部分会在妊娠中期消失,临床医生应根据血肿大小、演变情况、既往流产史以及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5总结
近些年,SCH相关临床研究呈增多趋势。SCH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可能,但基础研究不多,大部分研究集中在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且研究结果存在争议。重度血肿、发生越早以及伴随阴道出血和腹痛的SCH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应尽早发现SCH,对SCH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加强监测,制定个体化孕期产检和治疗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略。
来源:高尚,陈莎.绒毛膜下血肿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3,32(03):224-22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