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
医脉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能分化为成熟
邱录贵 教授
在临床上,WM与MM是非常容易鉴别的。绝大多数MM患者为IgG型、IgA型、轻链型和IgD型,IgM型MM非常罕见;而绝大多数WM患者为IgM型,少数患者为IgG型和IgA型,也就是非IgM型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WM/LPL是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而MM是恶性浆细胞疾病,两者的免疫表型不同。WM的一部分单克隆浆细胞的免疫表型接近正常浆细胞,例如CD45和CD19均表达;而MM的浆细胞通常不表达CD19和CD45,而表达CD28。此外,WM的CD20表达为阳性,而MM极少表达CD20。在临床症状方面,多数MM患者会有
在临床上,需要和WM/LPL鉴别的主要疾病类型为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多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就诊,最常见的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非CLL的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包括边缘区淋巴瘤(MZL)、滤泡性淋巴瘤(FL)的白血病表现、套细胞淋巴瘤(MCL,尤其是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的惰性MCL)、
最需要与WM/LPL鉴别的B-CLPD是MZL,尤其是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鉴别要点如下:
1、WM患者的临床表现比MZL的更加复杂多样,尤其是贫血表现更加明显,部分患者会发生出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病变、淀粉样变性或者冷凝集素综合征(冷凝集素病)等,这些表现在MZL比较少见。此外,WM/LPL和MZL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和脾脏肿大,但MZL(尤其是SMZL)脾脏肿大更加明显。
2、WM/LPL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高程度往往低于MZL。多数WM/LPL患者在无治疗指征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约为20-30×109/L,而MZL可能为30-50×109/L,甚至更高(尤其是SMZL)。此外,WM/LPL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偏低,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较明显。
3、在骨髓病理中,WM/LPL通常会有两类或三类肿瘤细胞,包括单克隆小B细胞、浆样分化的小B细胞以及单克隆浆细胞,而在MZL/SMZL中比较少见,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伴有浆细胞分化的MZL/SMZL有同样的病理表现。此外,有经验的血液病理医生会观察到,骨髓中WM细胞通常以小梁间隙侵犯为主,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4、95%左右的WM/LPL伴有MYD88突变,30%-40%同时伴有CXCR4突变。WM/LPL和伴有浆细胞分化的MZL/SMZL难以鉴别的时候,通过数字PCR检测或者二代精准测序,如果检测到MYD88突变和CXCR4突变,那么更倾向诊断为WM/LPL。少数情况下的确难以鉴别这两种疾病,但是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对临床诊疗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医脉通: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不断涌现,WM的治疗也在向无化疗治疗靠拢,迎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您对此有哪些看法?近年来WM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药进展?
邱录贵 教授
所谓无化疗即化疗退出历史舞台,对此我持强烈的保留态度。目前,在惰性肿瘤领域,分子靶向药物进展迅速且疗效良好,如
近几年,WM的治疗进展仍然是以BTK抑制剂为主,无论是在初治还是既往接受免疫化疗的复发难治性(R/R)WM患者中,
目前,PI3K抑制剂还没有获批WM适应症。但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可以看出,PI3K抑制剂单药治疗或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R/R(包括对BTK抑制剂耐药)WM的疗效良好。CXCR4突变WM患者的PI3K通路高度活化,因此,在接受PI3K抑制剂与BTK抑制剂治疗时可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此外,CXCR4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未来有可能作为复发患者的后线选择。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WM患者的一线治疗无论是采用BTK抑制剂还是免疫化疗,患者复发时互换两种治疗方案,即一线选择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复发时使用免疫化疗;一线选择免疫化疗的患者,复发时使用BTK抑制剂。这种序贯的、调整治疗策略的方法能够使患者获得同样的生存获益,这也显示了免疫化疗方案在WM治疗中的独特地位。
医脉通:对于无症状的WM患者,您认为是否需要治疗?
邱录贵 教授
无论是WM还是其他惰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CLL、MZL、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惰性MCL、FL和HCL,在没有治疗指征的情况下,基于循证医学的最佳治疗方式均为等待和观察,并非一经诊断就需要治疗。梅奥诊所(Mayo clinic)发表的大规模随访数据显示,20%左右的CLL患者(尤其是老年CLL患者)终身无需治疗。
WM的治疗也是同样的道理。根据临床经验来看,通过
那么哪些WM患者需要治疗呢?出现肿瘤B症状、疾病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明显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状性淋巴结肿大或器官肿大、周围神经病变、淀粉样变性、冷凝集素病和冷球蛋白血症等才需要治疗。特别需要强调的是,IgM水平并不是WM需要接受治疗的指标,不同患者的IgM水平高低跟临床症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患者IgM水平特别高,如超过70g/L或者100g/L,这些患者往往会产生高粘滞血症缺氧的表现,需要进行治疗。
医脉通:目前,基层的临床医生面对WM的诊疗还存在哪些难点?您有哪些建议?
邱录贵 教授
一线医院或者基层医院对WM的诊疗还存在困难。首先,WM是一种罕见疾病,按照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推算,中国每年新诊断的WM患者约有500例,按照目前中位生存10年左右来推算,中国WM患者大概有5000-10000例,这属于小样本人群。另外,WM的诊断需要较好的综合血液病理诊断条件,在基层医院很难开展。如果遇到这类患者,建议基层医院的医生往上级医院推荐。明确诊断后,患者的后续治疗可在基层医院随诊,定期到上级医院来复查,必要的时候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WM的治疗难度不大,可以采用免疫化疗(RCD方案或者BR方案)或者BTK抑制剂。对于不适合化疗的老年患者,使用BTK抑制剂单药治疗疗效良好。总体来说,一线或二线治疗难度并不大。但WM患者与其他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相同,目前为止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复发,因此三线或四线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此外,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能状态和年龄来调整治疗策略。
最后,需要提高WM的鉴别诊断能力。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联合制定了《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2022年8月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如果相关医生能够很好的阅读和应用该指南,应该会显著提升对W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另外,R/R患者还需要新的治疗药物,CXCR4抑制剂、BCL-2的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R/R WM中的疗效是值得期待和探索的。
邱录贵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委员会委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血液肿瘤专业委会名誉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近600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