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瑞实力π·多发性骨髓瘤最佳持续治疗案例分享项目”通过分享真实世界MM患者的治疗情况,探索持续治疗方案的优化。本次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郭峰教授分享一例老年高危MM患者的病例情况,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贞书教授进行点评。医脉通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郭峰 教授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科教部副主任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六安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病例摘要
01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8岁。患者于2022年7月中旬出现活动后疲倦乏力,恢复时间长,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因双眼视物模糊,在外院诊断为双眼
02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神清,精神尚可,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142mm/h。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5.3秒,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60.5秒,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未见异常。
尿/粪常规、血清铁四项、血清
M蛋白检查:
(1)血免疫球蛋白定量:IgA87.2g/L,余正常。
(2)血清
(3)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A、λ泳道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类型为IgA-λ型。
(4)血清轻链组合:κ轻链5.43g/L,λ轻链39.6g/L,κ轻链/λ轻链0.14。
(5)血清游离轻链:游离κ轻链15.9mg/L,游离λ轻链34.6mg/L,游离κ轻链/游离λ轻链:0.46。
(6)尿蛋白电泳:M蛋白(56%,0.32g/24h)。
(7)尿本周氏蛋白电泳:阳性(两条M蛋白条带)。
(8)尿轻链组合:κ轻链1.94mg/dL、λ轻链46.1mg/dL。
影像学检查
头颅+骨盆平片:
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学:异常浆细胞占43.75%,增生尚活跃,成熟红细胞部分呈缗钱状排列。
骨髓活检:符合MM(浆细胞约60%,CD38多+,CD138多+,CD56多+)。
流式细胞术:可见约29.92%单克隆浆细胞。
FISH:IgG重排,t(4;14)易位;RB1(13q14.2)缺失,余阴性。
FISH结果(2022年8月)
03临床诊断
患者入院时仅有贫血症状,查血清铁四项、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贫血为MM的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
新诊断MM IgA-λ型(DSⅢA期,ISSⅢ期,R-ISSⅢ期,mSMART3.0高危组);
2型糖尿病、继发性视网膜病变;
2级高血压,极高危组。
04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估
2022年8-10月:接受3个疗程VRd方案(
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且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也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PN)等症状。复查骨髓幼稚浆细胞占1.5%,检测血清M蛋白转阴,且尿M蛋白阴性,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由于患者血清游离κ轻链偏高(28.76mg/L),血清游离λ轻链正常,游离κ轻链/游离λ轻链偏高(1.7655),年龄较大不愿接受自体移植,且疫情影响了患者出行,考虑主动转换为IRd方案(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巩固治疗。
2022年11月-2023年2月:4个疗程IRd方案巩固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伊沙佐米4mg,口服,d1、d8、d15;来那度胺25mg,d1-14;地塞米松20mg,d1-2、d8-9、d15-16、d22-23。
IRd方案2疗程治疗后,疗效评估为CR,骨髓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第3疗程治疗后,血清游离κ轻链偏高(27.28mg/L),血清游离λ轻链正常,游离κ轻链/游离λ轻链偏高(1.762);第4疗程治疗后,疗效仍为CR,血红蛋白偏低,白细胞、血小板正常,时有
血、尿蛋白电泳结果(左:2022年8月;右:2023年1月)
血红蛋白/球蛋白比值变化图
05病例小结
该患者确诊MM,检出t(4;14)易位,提示预后不良,使用VRd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达到CR,未出现PN症状。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移植,且疫情背景下出行不便,患者后续改用IRd方案巩固治疗4个疗程,持续CR,未出现PN等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
大咖点评
许贞书教授:近年来PI、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等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使得MM患者的生存不断延长。在MM治疗中,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是国内外指南的一线治疗推荐,对于不适合移植或不愿接受移植的患者,诱导治疗后的持续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与症状,加深患者缓解深度、改善临床预后[1-3]。
USMM-6研究显示,真实世界中老年、有合并症、新诊断MM患者在3个周期基于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后,序贯IRd方案耐受性良好,并且带来更多临床获益[4]。中位随访18.5个月时,入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由65%提升至78%,CR率从9%提升至32%,表明患者转换为IRd治疗后持续获益、缓解加深。
本例具有t(4;14)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老年MM患者,接受3周期VRd治疗后尽管达到了CR,血清游离轻链未恢复正常,骨髓残留幼稚浆细胞,考虑接受巩固治疗。由于患者拒绝做自体移植,转换为IRd全口服方案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和比值进一步下降,持续CR且耐受性良好。IRd全口服方案还避免了疫情原因引起的治疗中断,缓解了患者的就医压力,是老年伴多种合并症的MM患者的理想治疗选择。
许贞书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洲CLL研究协作组(ERIC)成员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洲CLL研究协作组(ERIC)成员
美国血液学学会(ASH)会员
中国免疫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
中组部第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
福建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委会常委
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Biomarker Research、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期刊编委&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血液淋巴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在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在Leukemia、Haematologica、Oncogene等期刊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总IF 5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