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医脉通:GVHD是HSCT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您在本次会议上以“粪菌移植在肠道GVHD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讲座,肠道菌群与allo-HSCT和GVHD有什么关系?
唐晓文教授: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患者allo-HSCT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移植后的生存明显相关,肠道菌群多样性高的患者移植后1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多样性低的患者,而且1年累积治疗相关死亡率(TRM)也明显低于多样性低的患者。此外,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移植后GVHD死亡风险相关,多样性高的患者GVHD相关死亡率低于多样性低的患者。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allo-HSCT后的生存,以及移植后GVHD的发生、转归都密切相关。
医脉通:粪菌移植技术是如何发展应用于肠道GVHD的?目前取得了怎样的疗效和成果?
唐晓文教授:粪菌移植技术是指从健康人粪便中获得功能菌群并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菌群紊乱,可用于治疗肠内外疾病,是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食物中毒、
1958年,美国外科医生Eiseman等报道了对
2016年,日本Fujioka等首次应用粪菌移植治疗激素耐药和激素依赖的肠道GVHD,并将结果发表在BLOOD杂志上,研究纳入了4例肠道II-IV度急性GVHD患者(激素耐药3例,激素依赖1例),通过鼻十二指肠管进行1-2次粪菌移植,研究结果显示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此后,奥地利、美国学者先后应用粪菌移植治疗激素耐药和难治性肠道GVHD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我们中心在吴德沛教授的领导下,在2018年、2021年和2022年先后报道了应用粪菌移植以及粪菌移植联合
医脉通:您认为粪菌移植治疗肠道GVHD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索?以及粪菌移植在血液领域还有哪些应用?
唐晓文教授:粪菌移植治疗肠道GVHD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探索:目前上消化道(口服粪菌胶囊)、中消化道(通过鼻肠管、
移植后肠道GVHD往往合并多种肠道问题,包括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病毒性肠炎,这些均适合应用粪菌移植治疗,从而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善症状,改善生存。未来,粪菌移植或可用于预防化疗或移植后肠道黏膜炎及肠道感染败血症的发生、预测allo-HSCT后GVH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和长期生存,甚至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以提高疗效。因此,粪菌移植技术的未来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唐晓文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移植感染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研究性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性医院学会CAR-T细胞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学组组长
江苏省“科教兴卫”和“科教强卫”重点医学人才
中华血液杂志编委
国际
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临床前沿技术重点项目以及其他省厅市级课题26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厅市级科技进步奖和新技术引进奖20项,创新性的开展了8项新技术和新疗法,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参编专著5部,发表论著132余篇,并曾在JCO,Leukemia,Clin Infect Dis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是Annals of Hematology等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