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教授 | 群英荟萃共商佳策,精准治疗领路前行
2023-01-25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者按


2023年1月7日,由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2023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以网络+现场会议形式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国内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对2022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盘点,传递泌尿肿瘤治疗最新进展,探讨研究背后的临床意义。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栋教授为我们分享本次大会的亮点及肾癌诊疗进展。

 

微信图片_20230128152420.png

 

 

医脉通:今年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迎来了第三届盛会,祝贺2022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成功举办,请您分享一下本次大会亮点。

 

王栋教授:盘点2022年本领域重要学术成果,展望未来进展,2023年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在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的主办下如期召开,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作为“压轴性”的学术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三年以来,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已经从北京市的、地方性的学术会议已逐渐成为涵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地的、全国性的青年医师论坛。此次大会还特别邀请到3位国外泌尿肿瘤领域的专家为我们线上讲解国际前沿,因此我期待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在未来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此次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有幸邀请到了在免疫领域有很高建树的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院士做主旨报告,邵峰院士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与肿瘤学相关的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和与之相关的肿瘤免疫活化机制,并展示了其团队在细胞焦亡通路、关键蛋白分子及在肿瘤细胞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眼界大开、获益颇丰。同时,大会也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张旭院士作为会议的共同主席,张旭院士作为国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先行者和领军者,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泌尿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与会同道一定会受益匪浅。此外,大会还凝聚了泌尿肿瘤领域众多国内著名大咖和中青年菁英的力量,回顾成果、聚焦前沿、继往开来,共同畅想中国泌尿肿瘤的未来,相信这次大会对全国泌尿肿瘤领域的整体水平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医脉通:肾癌作为免疫原性较好的肿瘤,免疫药物在肾癌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但是除KEYNOTE-564研究外,大多数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都是阴性结果,您如何看待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未来?

 

王栋教授:2022年ESMO大会公布的三项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III期研究结果不尽如人意,未能取得类似KEYNOTE-564研究的那样阳性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具体治疗药物的不同及入组人群的选择差异所致。目前,肾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仅有帕博利珠单抗舒尼替尼这两个药物获得指南认可。随着新药物的研发和患者分层的精准化,我们期待能够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医脉通:从整体来看,实体瘤的主流治疗模式已经向综合治疗模式发展,无论是内、外科的综合还是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综合。在这种背景下,您对肾癌未来诊疗模式的发展有何期许和展望?

 

王栋教授:在肾癌诊疗领域,随着2022年最新版的WHO肾癌病理分型的推广,我们对于肾癌的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及预后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晚期肾癌的治疗方式也将逐渐从基于传统组织学分类及预后模型的治疗向个体化治疗发展。我认为,未来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将会大大改变现有的治疗格局。在此,我希望能够与国内外的同道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综合运用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放射、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争取在晚期肾癌、尤其是少见类型肾癌的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