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于11月5-12日在北京、济南、哈尔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精准创新、智慧人文,携手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分享临床研究和创新成果,深入研讨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的精准肿瘤学,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叶定伟教授指出,前列腺癌位居全球男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也是中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但是中国与欧美的流行病学数据有所差异。美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远超中国,但是中国前列腺癌死亡病例数超美国一半以上。因此,提高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任重而道远。
精准打击
那么未来我国前列腺癌诊治发展方向何去何从?叶定伟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精准打击,联合制胜。精准打击指的是,首先做到对前列腺癌的精准筛查并进行推广,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成本;其次,患者确诊后应对其进行精准的影像评估,精准分期助力诊疗;第三,对早期前列腺癌进行精准的手术,对症施策,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治愈率;最后,对中晚期前列腺癌进行精准分型,精准治疗。针对以上内容,叶定伟教授结合复旦肿瘤医院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叶定伟教授指出,探索适合中国人的前列腺癌精准筛查体系,首先需要探索相应的标志物。欧美国家借助
其次,需要对患者进行全周期的精准影像学评估。复旦肿瘤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PSMA的精准医学显像,对转移灶的检出率远高于传统影像,突破前列腺癌患者的精准分期困局。但是PSMA PET-CT在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复旦肿瘤医院采用了PSMA+FDG的双重精准影像指导nmCRPC的再分期,提高了传统影像未发现转移灶的nmCRPC患者的转移灶检出率。
第三,叶定伟教授基于国人骨盆的特点和东西方人群凝血机制的不同,深耕微创治疗,创立了符合国人的精准机器人(达芬奇Xi)手术治疗体系,进入了达芬奇Xi手术系统“双机并行”的时代,“质”“量”齐飞,追求肿瘤控制、控尿功能保留和性功能恢复的三连胜。同时,叶定伟教授指出,前列腺癌手术不应盲干,需要选择准确的时间进行精准的前列腺癌跟踪,通过新辅助治疗,相当高比例的患者的病理标本展示出了病理性的完全缓解。其次,复旦肿瘤医院针对寡转移的原发灶进行手术治疗,证明外科手术在机器人手术时代仍可以进行原发灶切除,减少患者出现影像学进展和死亡的风险。
最后,叶定伟教授提到,复旦肿瘤医院率先对高致死性前列腺癌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实现精准分型,并发现了中国高危及转移性前列腺癌人群的BRCA2突变率远超西方人群数倍这一特点,明确了中国人群优选的基因检测范围:BRCA2、MSH2、PALB2和ATM。随后,复旦肿瘤医院结合中国人群的基因组学特征,针对mCRPC突变的5大通路,给出精准治疗的中国方案。
联合制胜
联合制胜包括药物联合——豪华套餐,全面覆盖;学科联合——MDT诊疗,群策群力;产业联合——临床试验,不断突破;中外联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大方面。
包括PEACE-1、ARASENS、PROpel、PRESIDE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诊治进入了“三联时代”,叶定伟教授牵头的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也表明国内前列腺癌诊治进入了新的篇章。
此外,自2005年起,复旦肿瘤医院就积极发展前列腺癌的MDT诊治并向全国推广。现如今,中国泌尿肿瘤MDT平台已纳入全国403家医学中,覆盖除澳门外全部省市自治区,并设立东西南北4家区域中心,每年由全国各地转诊1000余例疑难病例。
产业联合方面,叶定伟教授指出需要医企联动,创新临床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亮相2022 ASCO大会口头报告的CHART研究,代表国产创新药的新发展,造福国内广大前列腺癌患者。
前列腺癌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病”,西方国家对前列腺癌的研究、治疗方法的认知更新更为迅速,因此,国内学者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进行国际联合,借鉴先进的经验并与中国患者的特点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
结语
最后,叶定伟教授对此次演讲进行总结。随着近年的发展,18年数据显示,国内21大医疗中心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提高至69.2%,但与同时期美国97.5%的数据仍有较大差异。因此,提高中国前列腺癌患者诊疗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同仁上下求索,一路前行。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