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于11月5日-12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精准创新、智慧人文”,会议聚焦肿瘤临床前沿,携手全国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临床研究和创新成果,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肿瘤学领域的新观念和新动态。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为我们分析HER2低表达
医脉通:此次CSCO年会聚焦肿瘤临床前沿,举办了肿瘤治疗以及抗癌新药临床研究等一系列专题学术论坛。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此次参会的收获与思考?
袁芃教授:作为肿瘤学界的领头羊,CSCO不仅聚焦肿瘤临床中的前沿进展,而且会定期发布不同癌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对具体的临床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本届CSCO年会也是如此,作为肿瘤领域每年一届的重要学术年会,CSCO年会向我们展示了大量基础领域以及临床研究中的重磅创新,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在国际医学界有了回响,这反映了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巨大进展。
另外,CSCO年会中还设置了指南解读等报告环节,这使得我们临床医生对指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肿瘤患者等群体更为清楚和认同治疗方案的选择,为医患的和谐沟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CSCO年会的召开使我们临床医生对学科前沿、诊疗规范和治疗决策的了解都更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对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贯彻,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医脉通:随着DB-04研究重磅公布,HER2低表达人群的诊疗成为热点。您主持编纂的《中国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诊疗共识》应运而生。能否请您谈谈,我国这部分人群的诊疗现状如何?目前,对于HER2的判定,有哪些改变和影响?
袁芃教授:HER2低表达是近两年出现的新概念,既往针对HER2表达的分类为HER2阳性和HER2阴性这两类,这一分类标准与当时抗HER2治疗的出现息息相关。同样的,HER2低表达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与新治疗方法的提出有关,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对于部分在既往标准中被认定为“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抗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以发挥较好的疗效,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和生存时间均获得了显著改善,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将此类患者划分为HER2低表达人群。
在具体的治疗策略选择上,除了既往针对HER2阴性患者群的治疗策略可供选择以外,ADC药物也是HER2低表达人群重要的治疗方案,无论是T-DXd还是
医脉通:随着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开展,HER2低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或将改变。能否请您谈谈,在该领域中,有哪些药物和研究值得关注?您认为,未来有哪些研究方向值得探索?
袁芃教授:HER2低表达这一概念虽然是新概念,但是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已颇为令人惊艳。例如DB-04研究显示,T-DXd的应用可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近2倍,这一发现堪称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而在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患者的临床研究中,HER2低表达亚组人群同样存在获益。例如,在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开展的ASCENT研究中,在对HER2表达状态进行亚组分析后,我们发现HER2低表达患者也可以从以Trop-2为靶点的ADC药物
此外,未来HER2低表达的定义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前HER2低表达的定义为免疫组化(IHC)2+原位杂交(ISH)-或IHC+,但目前DB-06等研究将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大化,该研究纳入了IHC0至IHC1+的患者群,目前该研究尚未公布结果,但我认为这一尝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HER2低表达概念的扩展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可以从抗HER2治疗中获益,也是我们精准治疗理念的进一步细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