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输出蛋白1(XPO1)是肿瘤抑制蛋白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重要转运受体蛋白,在一系列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其中包括AML[2]。
王建祥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副所院长、白血病诊疗中心主任
国家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2012-2015)
J Hematol & Oncol 副主编、Blood 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 主编(2012-2016)
“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突贡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
CD19、CD33 CAR-T主要研发者,白血病治疗领军人,预后分层、强化诱导、全程管理,显著改善了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牵头制定《急性髓系白血病》、《
NIH博士后杰出研究奖,第十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医脉通:随着基础研究的突破和多种新药的临床应用,AML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我国AML的治疗现状,AML患者目前仍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王建祥教授:AML是一组疾病,其异质性决定了疾病的多样性,这通常与患者基因突变及
AML的治疗方案目前较为单一,主要由化疗及患者缓解后治疗组成,其治疗目标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达到治愈。但实际上,对于化疗后的缓解情况而言,临床有20%-30%患者不能达到完全缓解(CR),即诱导治疗失败的难治患者,如何治疗使其获益,是目前未被满足的需求之一。对于达到缓解的患者,通常可给予新型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式使其能够继续维持缓解状态。然而,仍有40-50%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复发,且患者复发后通常预后不良,这也是目前治疗的难题之一[4]。
另外,由于AML的异质性,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也有所差异。年轻患者可选择强烈化疗、靶向治疗、移植等治疗方案;而老年患者,由于其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治疗方案可实施性”,因此,在整体疗效上较年轻患者更差[5]。对此,国内及国际上已逐渐探索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新的靶向药物,但已获批和可使用的靶向药物有限,包括FLT3抑制剂、BCL2抑制剂、IDH1抑制剂等,更多的是尚未进入临床试验或上市的靶向药物,因此,临床上对于靶向药物的需求也尚未得到满足。目前,可用于老年患者的靶向药物,虽已显著改善此部分患者的疗效,但患者长期生存率仍然较低。可见,无论从疾病本身、患者体能差异和药物可获得性上,均有较多尚待解决的问题,需更多的努力以进行克服。
因此,无论是国际或国内指南,均建议在AML的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可考虑引入其他的新型治疗药物,通过临床研究,来探索新疗法,以此延长AML患者生存,改善预后[5]。
医脉通: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为AML治疗带来了进步,已有研究显示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联合用药方案可用于治疗AML患者,能否请您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分享塞利尼索治疗AML的体会?
王建祥教授:既往采取的传统治疗方式,虽为部分患者带来了获益,但仍然相当多的患者发生耐药及复发。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飞速进步,探索出许多新型治疗靶点和新型靶向药物,旨在尝试改善既往治疗的效果。《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已将“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前移至治疗原则的第一位,突出了其重要地位[7]。
XPO1是一个新型的已经经过临床验证的治疗靶点,肿瘤患者体内的XPO1表达增多,使得许多原定位细胞核的抑癌蛋白转移至胞浆,功能作用场所的改变将引起细胞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细胞癌变[8]。新型靶向药物塞利尼索通过特异性阻抑XPO1,促进多种肿瘤抑制蛋白的核内储留,降低胞浆内致癌蛋白水平,以多条通路介导发挥了其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对塞利尼索在AML的应用进行探索,塞利尼索联合高剂量
目前正在探索的新药主要应用于AML患者的后线治疗,更多用于治疗R/R AML患者,部分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已获初步证实。期待这部分新药可尝试在前线治疗中进行联合使用,进一步减少患者复发/难治的情况发生,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与缓解期。新药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希望能有更多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为疗效提升贡献力量。
医脉通:移植是AML患者唯一治愈的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移植后疾病复发。若移植前使用有效药物,可提高移植成功率,显著减少移植后复发率,使患者获得更为持久缓解。能否请您为我们解读塞利尼索相关治疗方案在移植前使用的相关研究?
王建祥教授:基于目前的治疗策略,临床主要依据AML患者的危险分层,以选择在缓解后是否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高危及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缓解的低、中危患者而言,临床上推荐进行移植治疗。对于需要进行移植但尚未达到MRD阴性的低、中危患者,需尽可能在移植前达到缓解。提高移植的效果与移植前缓解情况息息相关,达到MRD阴性的缓解有助于提高后续移植成功率。因此,如何在移植前提高患者缓解率,提高缓解质量是需要进行探索的。
一项塞利尼索联合“7+3”(阿糖胞苷 100 mg/m2 iv. d1-7+
医脉通:AML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新药物的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对于我国AML的治疗前景您还有哪些期望或展望?
王建祥教授:AML的整个临床诊疗途径,从精细化诊断,到诱导治疗、后期的缓解后治疗以及维持治疗,涉及到患者的全程监测与管理。提高诱导治疗缓解率、更为及时和准确地监测疾病进展、更灵敏地检测MRD、提高MRD阴性率,在MRD出现后更有效进行清除等均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以及更佳预后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重视如
期待AML治疗中,能有更多新药涌现,以不断改进疗效。除化疗、靶向治疗外,也希望通过新的技术的出现,来丰富治疗策略,例如可通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以清除白血病细胞,同时使得正常造血细胞功能得以保持,保障其治疗安全性。综上,期待着新的药物和新的技术出现,最终使AML患者达到治愈。
注:希维奥®为塞利尼索商品名。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的新药上市申请,通过与
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塞利尼索治疗三线及以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除此之外,塞利尼索还获得多国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
文章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参考文献:
[1] 陈旭. 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D]; 重庆医科大学.
[2] SWEET K, BHATNAGAR B, DÖHNER H, et al. A 2:1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 study of selinexor vs. physician's choic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J]. LeukLymphoma, 2021, 62(13): 3192-203.
[3] SWERDLOW S H, CAMPO E, PILERI S A, et al.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 [J]. Blood, 2016, 127(20): 2375-90.
[4] DÖHNER H, ESTEY E, GRIMWADE D,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ML in adults: 2017 ELN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 [J]. Blood, 2017, 129(4): 424-47.
[5]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 42(8): 617-23.
[6] 邱林,马军.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白血病淋巴瘤, 2022, 31(4): 7.
[7]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 42(8): 7.
[8] NIE D, XIAO X, CHEN J, et al. 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of XPO1 in T-cell lymphoma [J]. Exp Cell Res, 2022, 416(2): 113180.
[9] WANG A Y, WEINER H, GREEN M, et al. A phase I study of selinexor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dose cytarabine and mitoxantrone for remission in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J]. J Hematol Oncol, 2018, 11(1): 4.
[10] Richard S, et al. Blood (2019) 134 (Supplement_1): 1388.;2020ASH. Blood (2020) 136 (Supplement 1): 24–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