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四季
有春华秋实
有寒来暑往
春观夜莺,夏望繁星,
秋赏满月,冬会初雪
与君共度,才乃四季
——国内首档聚焦肿瘤医师的人文类慢综艺
《友话进情说》
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研究者?
对于临床研究者来说,“以患者为中心”,到底意味着什么?
临床研究过程中如何兼顾人文关怀?
9月4日,由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提供项目指导的国内首档聚焦肿瘤医师的人文类慢综艺《友话进情说》第一季·第一集《
“这是一种快乐,一种在研究过程当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功的快乐。其实这个快乐是什么?不是那一刹那间,而是在临床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中,一步一步成功,最后看到文章发表了,临床研究的试验结果让大家接受了,这是一种享受幸福的过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
“也许你一时不能让参加这个项目的患者获益,但是最终你会让这类患者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
“一个临床研究者要有一个非常敏锐的思维,这个敏锐的思维就是能够发现临床上的问题,而这个临床的问题是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个需求要做严谨的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来解决,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作为研究者的一个基本素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
“其实我觉得人文关怀,也是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郑磊贞教授
结语
2022年8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三份征求意见稿,均为与“以患者为中心”有关的指导原则,包括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实施、临床试验获益-风险评估。根据CDE公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是指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视患者为主动参与者,以临床价值为最终目的。该理念已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的核心指导思想。为了实施更加可及、友好、便利的临床试验,指导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获益风险评估,CDE起草了这些指导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越来越多地成为衡量当下医疗水平的标准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尊重成为了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在后续的节目中,李进教授将陆续与更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患者们,围绕着如何更好实现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人文关怀,以患者需求为主发点,视患者为主动参与者,在平等与尊重的前提下,如何真正贯彻“以患者为中心”展开话题,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助力健康中国203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