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Live | 领航免疫治疗,量身定制指南:郭军教授谈黑色素瘤重磅进展与新风向
2022-05-01 来源:医脉通

编辑:小园XY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4月23日-24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于北京正式召开。本次会议共发布17部新版CSCO肿瘤临床诊疗指南。与会期间,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为我们分享了黑色素瘤领域的前沿进展以及免疫治疗在新版CSCO黑色素瘤指南的更新亮点。


捕获.PNG


医脉通:近期,您在Ann Surg Oncol著名期刊发表文章,提出了黏膜黑色素瘤国际分期新标准,请您介绍下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这项分期新标准将为中国以及国际黏膜黑色素瘤的诊疗策略带来哪些影响?


郭军教授:之所以提出黏膜黑色素瘤这个新的分期标准,是因为AJCC国际分期标准主要针对皮肤黑色素瘤:以浸润深度作为T分期基础,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来确定N分期,根据转移情况确定M期。这个标准实际上并不适合黏膜黑色素瘤,该分期系统并不能将不同预后黏膜黑色素瘤区分开来。因此,对于黏膜黑色素瘤来说,并不是好的分期系统。


黏膜黑色素瘤在西方国家非常罕见,100例黑色素瘤患者中约1例为黏膜黑色素瘤;而在中国,100例黑色素瘤患者中约有25例是黏膜黑色素瘤。中国更需要适合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分期系统。因此,我们联合国内多个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814例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黏膜黑色素瘤新的分期标准。与AJCC分期相比,新分期系统可使黏膜黑色素瘤患者I、II、III、IV各分期患者区分非常开。


新分期的优势在于:第一,正确的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正确的判断。第二,正确的分期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同分期患者的治疗应该纳入同一个临床试验,不同分期患者不应该纳入同一临床试验。预后存在差异的患者被纳入同一个临床试验时,无法对比出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这项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全球黏膜黑色素瘤最大宗队列的研究,既往有关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和综合分析,都没有超过100例患者,基本上为40例~50例。


医脉通:黑色素瘤领域免疫治疗引领着肿瘤治疗的大方向。一年一度新版CSCO指南的发布影响深远,请您简单分享下,新版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有哪些更新亮点,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有怎样的地位?


郭军教授:第一,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地位非常高,甚至对于皮肤黑色素瘤来说,早已进入了免化疗时代,可以说基本没有化疗的地位。但是,中国CSCO指南与NCCN指南(皮肤黑色素瘤)的差异较大。CSCO第一本推出的指南是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的原因是,中国和国际黑色素瘤类型差异非常大,中国患者急需基于中国亚型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方案,而不应完全依赖于与国人不同亚型的指南指导治疗,治疗方向很可能会走错。所以,在新版指南中,我们非常注重来自亚洲和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亚型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对于CSCO指南,首先,CSCO指南是将肢端、黏膜、眼、皮肤黑色素瘤四大类型分别进行描述,再分别进行指南撰写和推荐的全球首个指南。欧美过去的黑色素瘤指南,其实主要指皮肤黑色素瘤。近两年,欧美的指南也发生了改变,分类为皮肤、眼黑色素瘤指南。我相信,未来欧美指南也一定会将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指南纳入其中。在这方面,中国仍走在前列。


第二,免疫治疗起于黑色素瘤,最早从黑色素瘤开始。可以说,黑色素瘤为所有肿瘤领域的免疫治疗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方面,黑色素瘤也是走在前列。例如,去年公布的RELATIVITY-047研究,探索了纳武利尤单抗(PD-1单抗)与relatlimab(LAG-3单抗)组成的固定剂量组合Opdualag在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近期,Opdualag获批了在转移性黑色素瘤的适应证。Relatlimab这种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又是首先出现在黑色素瘤领域。


基于这项II/III期研究,新版指南也将这种“联合方案”写入了中国CSCO指南。中国人群中,PD-1单抗联合LAG3单抗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批准LAG-3单抗联合治疗的适应证。


在今年指南中,参考NCCN指南,中国CSCO指南也将LAG3单抗+PD-1单抗纳入到转移性黑色素瘤的III级推荐。目前,在所有瘤种中,仅有黑色素瘤治疗可以推荐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其他瘤种中的疗效仍在探索中,也无法写入指南,在这方面,黑色素瘤再次走在前列。


医脉通:距离一年一度顶级学术会议ASCO大会开幕仅剩一个多月时间,您牵头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喜获口头报告,请您谈下这项研究的主要背景和主要结果,以及对中国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意义和影响?


郭军教授:在ASCO大会上,黑色素瘤领域中国的口头报告已经是第5个,可以说在黏膜黑色素瘤领域,我们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例如,既往口头报告中,由中国人最早提出的“阿昔替尼+PD-1单抗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目前,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今年我们团队将要公布的研究,应该是全球范围“肢端黑色素瘤研究”首次获得口头报告的研究。也说明了国际黑色素瘤专家对肢端黑色素瘤的重视。换句话说,对于尚未攻克的疾病,或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全球专家都非常关注,期望能够“攻克”治疗非常困难这样亚型的疾病。


PD-1单抗单药在皮肤黑色素瘤的有效率能达到60%左右,但是在肢端黑色素瘤的有效率只有约17%,即使加入伊匹木单抗,有效率也只有20%,远达不到临床需求。因此,若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是国际黑色素瘤领域,也更是中国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福音。


大家都热切期盼着能有新的治疗方案,能够大大提高肢端黑色素瘤治疗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这项研究之所以能够获选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一定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在中国或亚洲患者中,肢端黑色素瘤约占一半。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该是巨大的福音。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