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于2022年4月14日-17日正式召开,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颜晓菁教授,分享DLBCL治疗方案的发展历程和优化探索。
医脉通:DLBCL从罕见治愈到如今大多患者能通过标准免疫化疗方案治愈,可以请您讲讲这几十年间的探索历程吗?
颜晓菁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DLBCL被认为是一种罕见治愈的恶性肿瘤,1972年Levitt M首次报道了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在一部分DLBCL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总体疗效有限。研究者们一直在优化联合化疗的方案。至上个世纪80年代,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方案如CHOP方案,使DLBCL的治愈率达到30%~40%,奠定了DLBCL联合化疗方案的基础。1997年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的问世,让DLBCL的治愈率进一步提高至50%~60%,改变了DLBCL的治疗局面,R-CHOP已经成为一线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是DLBCL治疗的基石。
尽管R-CHOP的治疗方案明显延长了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40~50%的患者面临复发或难治(R/R)。如何进一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最终提高DLBCL的治愈率,是领域工作者不断深入探究的课题。
图1 DLBCL患者的治愈之路
医脉通:近年来,DLBCL领域的学者做了哪些尝试来提高DLBCL的疗效,突破R-CHOP一线治疗天花板?
颜晓菁教授:在一线治疗的探索上,研究者们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从提高化疗强度和密度到优化CD20抗体,再到探索维持治疗和联合新药,但大部分的尝试都是阴性的结果,未取得成功。例如在靶向治疗新时代,在R-CHOP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新型靶向药物(X)用于一线治疗是提高DLBCL疗效的主要探索方向之一,无论是PHOENIX研究("X"为
随着大规模测序、组学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研究,人们对DLBCL的分子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DLBCL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就肿瘤细胞本身而言,DLBCL的分子分型也从传统的GCB和ABC亚型到4分类、5分类到目前热门的7分类;同时学者们也发现了肿瘤微环境以及免疫调节也参与了DLBCL的发病。因此DLBCL的治疗从靶向异常调节通路的各种小分子抑制剂,到免疫调节的药物,到针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类药物和细胞治疗,各种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有些研究结果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图2 全球Ⅲ期POLARIX研究:PFS结果
目前还有一些R-CHOP+X的探索性研究和其他疗法已经显示出初步疗效。例如:(1)抗CD19单抗:在R-CHOP基础上联合Tafasitamab±来那度胺方案在Ib期 First-MIND研究中初步显示出对初治DLBCL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获益,且两种方案耐受性良好。(2)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DLBCL的异质性和分子分型的复杂性提示精准诊疗是未来DLBCL治疗的方向,上海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的团队探索了在DLBCL患者中基于分子分型进行R-CHOP+X的精准治疗,II期试验阶段的初步结果于2021年ICML公开,其研究数据显示,接受精准治疗的患者ORR高达96%,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87%,优于R-CHOP方案(CR率66%,P=0.003)。(3)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II期ZUMA-12研究显示,Axi-Cel一线治疗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LBCL)表现出较高的ORR率(89%)和CR率(78%),在15.9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超过70%的患者在数据截止时仍保持缓解状态。上述进展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缓解获益,期待延长随访、扩大试验人群后的研究数据,能进一步提升DLBCL的治愈率。
医脉通:约30–40%的DLB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复发,这部分患者也存在极高未满足的医学需求。目前R/R DLBCL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治疗新进展呢?
颜晓菁教授:R/R DLBCL患者中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挽救化疗再次缓解,但大约50%因年龄或并发症的原因不能接受强化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属于耐药而对目前治疗无效,这些患者往往预后很差,预期生存一般不足半年,因此R/R DLBCL患者的治疗十分棘手。新药、新疗法的研发为R/R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选择。我们这里来看一部分的研究结果。
一项Ib/II期研究(NCT02257567)显示,随机队列中位随访48.9个月,与
图3 随机队列的PFS和OS
图4 根据治疗线数和难治状态,Pola+BR队列的最佳ORR、中位PFS和中位OS
另一个R/R淋巴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双抗类的药物,CD20/CD3是R/R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aNHL)领域最具前景的双抗靶点组合之一,多款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正在开展临床研究。与大多数1:1结构的双体异性抗体不同的是,Glofitamab是一种独特的2:1结构的全人源化IgG1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增强肿瘤抗原亲和力、快速T细胞活化和肿瘤细胞杀伤以及与其他抗CD20抗体联用的潜力。NP30179研究(NCT03075696)是一项I/II期剂量递增/扩展研究,在经过多线治疗的R/R aNHL患者中,经过
图5 aNHL队列的缓解率
Glofit单药在R/R DLBCL患者中所表现出的较为可观的缓解率,也为其后续进一步开展单药与联合用药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Pola联合Glofitamab,MOA独特且互补,两药的毒性特征几乎没有重叠。NP39488(NCT03533283)是一项Ib/II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扩展研究,所有可评估R/R DLBCL患者两药联合治疗的ORR为79.6%,其中CR率为51.0%。安全性与单药一致,大多数CRS事件为1级,未报告3-4级CRS事件,支持进一步开展验证性研究。
小结
对于DLBCL的探索,医学工作者们的脚步从未停止。在R-CHOP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治疗药物和创新治疗模式,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不断降低R/R的发生率,提高DLBCL的临床治愈率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目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