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者按
2022年ASCO-GU完美落幕,为全球泌尿肿瘤医生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聆听——睾酮与前列腺癌的爱恨纠缠
医脉通:早在1940年,Huggins等人首次提出抑制睾酮水平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观点。请您谈一谈,睾酮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苟欣教授:男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
睾酮在血浆中绝大多数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仅约2%的睾酮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游离的睾酮是主要发挥生物活性的物质。血清睾酮进入前列腺后,可直接或经5-α还原酶作用转化为
医脉通:近年来,“深度降酮”的观点被很多学者提出。请您谈一谈,“深度降酮”的含义是什么?“深度降酮”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有何意义?
苟欣教授:早期研究与临床上公认的去势水平标准为T<50 ng/dL,这是由于检测手段所决定的。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和医疗设备的升级,研究者们发现T水平在20~50 ng/dL范围内的临床结局较T<20 ng/dL患者差,因此建议将去势水平的标准定义为T<20 ng/dL。
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共识均将T<20 ng/dL纳入推荐:
Ø 2018年加拿大共识指出,对于复发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睾酮抑制治疗,推荐将T控制在20 ng/dL以下作为判断去势水平的新标准;
Ø 2020年EAU指南推荐,T<20 ng/dL是更理想的去势水平;
Ø 2021年《前列腺癌睾酮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睾酮达去势水平后,降低睾酮至更低水平(T<20 ng/dL)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更佳预后和调整治疗的参考标准。
探索——ADT在前列腺癌中的地位与获益
医脉通:ADT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用药,请您介绍一下ADT的获益如何?
张争教授:ADT是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无论是用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还是靶向治疗等,都需要联合ADT进行治疗。尽管
ADT主要包括GnRH激动剂(GnRHa)或拮抗剂,其中GnRHa为临床中最常用的ADT药物,包括
医脉通:2022年的ASCO-GU于2月份顺利落幕,请您简单谈一谈,ASCO-GU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有哪些进展?ADT的地位如何?
张争教授:本次ASCO-GU大会,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是联合治疗的进展。PROpel研究提示,
需注意的是,PROpel研究入组的患者既往未接受过阿比特龙治疗,且HRR状态不区分,证明无论患者是否存在HRR突变,皆可从该三联治疗中获益。该结果是否会改变指南,还需进一步探索。
除三联治疗外,序贯治疗也有研究探讨。PRESIDE研究证实
刘久敏教授:从ASCO-GU来看,ADT是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础治疗方案,药物去势是其核心治疗方式。本次ASCO-GU大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双联还是三联治疗,还是其他联合方式,无一离不开ADT的使用,ADT始终占据基石地位。同时,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ADT联合放疗也可为患者带来获益。
医脉通:基于ADT的基石地位,请您结合ASCO-GU谈一谈,ADT在前列腺癌中获益如何?
刘久敏教授:本次大会中,FINITE试验第三次分析证实了GnRHa在前列腺癌中的获益。该研究提示,与单独使用GnRHa相比,GnRHa+阿比特龙治疗生化复发的非转移性激素初治前列腺癌(M0HNPC)患者的中位至PSA进展时间(TTPP)更长(27.2 vs 19.9个月,P=0.003)。
此外,HERO研究亚组分析结果证实,ADT降酮作用显著,试验组和对照组在48周维持去势水平(<50ng/dL)率均为93.3%,试验组较对照组在第4天睾酮去势水平抑制(53% vs 0%)和第15天睾酮去势水平抑制(97% vs 13%)以及第15天的深度降酮率(67% vs 6%)均更优。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同样发现,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ADT治疗贯穿全程。我们给患者采取间歇治疗方案,疾病稳定时可暂停ADT治疗,待疾病进展时给予ADT治疗,使患者疾病得到控制的同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从而取得更高获益。
展望——GnRHa降酮作用显著
医脉通:“深度降酮”正被泌尿外科医生用于临床实践,请您谈一谈,目前三种GnRHa中,谁的降酮作用最显著?
苟欣教授:曲普瑞林、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是最常用的ADT药物,临床中应用较多的以曲普瑞林三月剂型为主。一项回顾性分析对比了三种药物治疗9个月内睾酮水平的变化,结果提示,125例患者中,曲普瑞林治疗组(无论是整体人群还是单药治疗亚组)的全部患者在第6和第9个月时均可降低睾酮水平至<20 ng/dL。此外,三种药物中,曲普瑞林3月剂型降低睾酮水平至<10 ng/dL的患者比例最高:第9个月时戈舍瑞林组为34.6%,曲普瑞林组为89.5%,亮丙瑞林为83.3%。由此可见,曲普瑞林的深度降酮作用更值得关注。
编者手札
如今,“深度降酮”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睾酮管理是前列腺癌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前列腺癌诊断、评估、治疗及预后评价多个过程。根据前列腺癌睾酮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睾酮进行规范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让患者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高的获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