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胜祥教授:蓄势待发,恩曲替尼打开ROS1阳性NSCLC治疗新格局
2022-01-18 来源:医脉通


2007 年,研究者首次在肺癌细胞系中发现了CD74⁃ROS1 融合蛋白及其基因融合1,2。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更多类型ROS1基因融合出现在大众视野,ROS1基因融合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致癌驱动基因以及治疗靶点之一3。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ROS1抑制剂涌现,为ROS1阳性NSCLC患者带来获益。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任胜祥教授,谈一谈ROS1抑制剂在ROS1阳性NSCLC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微信图片_20220118113952.png


医脉通:作为肺癌领域的专家,您能否谈一谈ROS1融合阳性NSCLC的诊疗现状和困境?


任胜祥教授:ROS1融合基因在中国及欧美国家的NSCLC中的发生率均在1%-2%,是临床医师寄予厚望的少见基因变异。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具有发病年轻以及基线状态时会发生脑转移两个生物学特点。有数据显示,在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一生随访过程中,超过50%的患者会在治疗前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此外,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易发生血栓,如下肢血栓、肺动脉栓塞以及心脏动脉系统栓塞,提示这类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棘手,治疗方案制定难度大。


目前,虽然说克唑替尼可作为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但众所周知,克唑替尼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克唑替尼对于CNS病灶的疗效有限4,在克唑替尼治疗耐药的患者中,约1/3-1/2患者的首次耐药是由CNS进展所导致。并且克唑替尼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3-5级的肝酶上升、视物模糊以及视物蚊影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亟需新的药物来克服克唑替尼存在的不足。此外,靶向药物难以逃脱耐药的“宿命”,克唑替尼耐药后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何以为继,亦是临床中仍未满足的需求。期望科学家、制药企业以及临床医师共同努力,改变当前的临床诊疗困境。


医脉通:基于怎样的循证医学证据,CSCO专家在一线治疗中3级推荐了尚未在中国大陆获批的Entrectinib(暂译名:恩曲替尼)?


任胜祥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的推荐是基于我国独特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推荐级别的考量,也是基于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将恩曲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3级推荐,其主要原因是恩曲替尼在既往开展的3项2期临床研究(STARTRK-1、STARTRK-2以及ALKA-372-001)中表现出鼓舞人心的疗效,并且克服了克唑替尼在CNS中抗肿瘤活性较差,容易出现CNS耐药的不足,在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了更好的疗效。


根据STARTRK-1、STARTRK-2以及ALKA-372-001研究的汇总分析(以下简称“汇总分析”),在基线有/无CNS转移的患者中,恩曲替尼取得了相似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2.5%以及69.5%。


微信图片_20220118114116.png

表1 恩曲替尼汇总分析的全身疗效数据


基于恩曲替尼独特的全身疗效,及在ROS1+NSCLC 的CNS转移中优异的效果,CSCO NSCLC专家组一致建议:对于CNS转移、耐药或潜在CNS转移风险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为患者提供可选择、可替代的治疗方案,故将恩曲替尼纳入ROS融合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3级推荐。


目前,恩曲替尼已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期望其能在中国人群中显示出与全球人群一致的疗效,将它在《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中的推荐由3级提升至2级,乃至1级的推荐。


医脉通:从您刚刚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恩曲替尼兼具了良好的全身和颅内的抗肿瘤活性,可否请您谈谈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任胜祥教授:回顾研发历程,恩曲替尼真正立足于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由于既往治疗药物的CNS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科学家着重开发具有良好颅内穿透能力的化合物,并将目标锁定在恩曲替尼。恩曲替尼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得益于它是一种弱P-糖蛋白(P-gp)底物,不易被P-gp泵出CNS,使颅内的药物浓度,特别是脑脊液中,呈现出与外周血相似的浓度,从而达到颅内、外病灶一致的ORR。


基于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研究者在恩曲替尼相关临床研究中预设了颅内ORR、颅内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颅内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次要终点,并通过直接评估颅内病灶变化,呈现恩曲替尼的颅内疗效。根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存在CNS转移的ROS1阳性NSCLC患者的颅内ORR达到52.2%,其中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的ORR可达79.2%,中位DOR为12.9个月,中位PFS为12.0个月,显示出良好的颅内疗效。


微信图片_20220118114306.png

表2 恩曲替尼在ROS1阳性NSCLC患者CNS转移病灶的汇总分析数据


此外,由于传统的扫描技术仅能检测到分辨能力范围内的病灶,CNS中的微转移灶难以被发现,并持续生长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尺寸。恩曲替尼不仅能有效控制CNS转移病灶,其对于CNS转移风险也具有潜在的保护效果。根据汇总分析显示,在105例基线无CNS转移的患者中,仅3例患者(2.9%)发生了CNS进展。


医脉通:我国新药研发呈蓬勃发展态势,您能否简单谈谈国内ROS1抑制剂的研发现状?


任胜祥教授:得益于我国临床研究的改革以及制药企业创新思维的进步,我国ROS1抑制剂的研发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针对现有药物CNS疗效不足、安全性不佳以及耐药后后线治疗等问题,多种ROS1抑制剂正“摩拳擦掌”。


恩曲替尼与克唑替尼的头对头研究正在开展中,以进一步探索恩曲替尼在ROS1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该研究将招募约40例ROS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并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入组。期望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能够加入研究,有机会接受恩曲替尼治疗。


此外,国内制药公司,如葆元生物以及齐鲁制药分别针对AB-106以及WX-0593开展了临床研究,期待它们能在临床研究中展现更多的优点,从而使国内制药研发策略从“me too”转变成“me better”或“first in class”。


参考文献:

1.Rikova K, Guo A, Zeng Q, et al. Global survey of phosphotyrosine signaling identifies oncogenic kinases in lung cancer. Cell. 2007;131(6):1190-1203.

2.Soda M, Choi YL, Enomoto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nsforming EML4-ALK fusion gene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ature. 2007;448(7153):561-566.

3.Cui M, Han Y, Li P, et al. Molecular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S1-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 identified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ol Oncol. 2020;14(11):2787-2795.

4.Okimoto, Tamio et al. A Low Crizotinib Concentration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Causes Ineffective Treatment of AnaplasticLymphomaKinase-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CarcinomatousMeningitis. Internal medicine (Tokyo, Japan) vol. 58,5 (2019): 703-705. doi:10.2169/internalmedicine.1072-1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