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SOHO专家访谈|景红梅教授谈MCL治疗进展及前景
2021-09-2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CDC20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淋巴瘤,其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周期失调有关,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索了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在MCL中的作用,该研究入选了今年SOHO会议的壁报展示。医脉通特别邀请景红梅教授及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陈颖彤博士进行采访,谈谈这项研究的意义及MCL的治疗前景。


医脉通:MC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B细胞淋巴瘤,能否请您先介绍下,目前我国MCL的治疗现状如何?


景红梅教授:

MCL相对少见,约占淋巴瘤的7%,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根据我国19家中心MCL患者的数据统计发现,我国MCL患者与国外MCL患者的发病年龄有一定差别,目前该统计分析共入组600多例MCL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而国外MC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且65岁以上患者占2/3。由此可见,我国MCL患者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大剂量化疗。


因此,我国MCL患者和国外MCL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也不尽相同,美国在今年EHA会议上的一项纳入4000多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BR方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是美国MCL患者的一个非常重要治疗方案。我国MCL患者的一线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选择,对于小于65岁的患者,如果一般情况良好,能够耐受大剂量化疗,首选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随后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此可以提高缓解深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大于65岁的患者,如果不能够耐受大剂量化疗,可选择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BR方案。随着目前一些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的出现,有部分专家建议将小分子靶向药应用到MCL的一线治疗,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缓解深度,延迟复发,但是该建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医脉通:您和团队进行的研究探索了CDC20在MCL发生中的作用,并将研究结果发表于今年的SOHO会议上,请问进行这项研究的背景及目的为何?


陈颖彤博士:

CDC20是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关键分子,通过激活细胞分裂后期促进复合物(APC)来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已有报道证实CDC20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发挥致癌作用,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关系密切。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通过测序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CDC20在MCL中高表达,而MCL也是一种细胞周期进程障碍疾病,因此我们聚焦在细胞周期相关的分子上,目的是探索CDC20对MCL发生及进展的影响,以及能否通过抑制CDC20来治疗MCL。


医脉通:能否请您详细解读下这项研究的结果和意义?此项研究结果在未来能否转化为临床研究?


陈颖彤博士: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qPCR分析发现了CDC20分子在MCL五个细胞株中均为高表达,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对数据库中的127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CDC20分子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因此我们初步判断CDC20可能在M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在接下来的分子生物学试验中,我们发现CDC20在MCL细胞株的生长、增殖、迁移、侵袭等方面都具有相应的作用,应用CDC20抑制剂处理MCL细胞株后,发现CDC20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同时也能够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我们也通过给裸鼠注射MCL细胞株来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试验,给小鼠腹腔注射CDC20抑制剂后肿瘤明显缩小。


鉴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初步判断CDC20可以作为MCL的一个治疗新靶点,但是从分子生物学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因此未来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进行验证,同时我们也将进行新药与CDC20抑制剂联合应用的研究探索,期待更有效的探索方案出现。


医脉通:近年来,在MCL的治疗方面还有哪些研究的新方向?


景红梅教授:

MCL治疗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是疾病复发,约80%-9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复发后病情大多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复发患者的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因此,迫切需要新的药物来改善MCL患者的预后。


目前关于MCL小分子靶向药的研究和探索越来越多,如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BCL-2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也在MCL中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我们中心也有多项正在进行的针对MCL的临床试验,比如新一代BTK抑制剂LOXO-305治疗MCL的研究,同时还有两个CAR-T细胞治疗的研究正在准备中,期待未来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MCL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景红梅1.jpg

景红梅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诊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985多中心研究”,211等多项研究

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部


陈颖彤.jpg

陈颖彤 博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学(血液病)博士研究生在读

指导老师:景红梅教授

研究方向:淋巴瘤发病机制研究

博士期间已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外壁报交流5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